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由一幅字畫想到的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7: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清遠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化談片

  ■丁艷輝

  “半畝方塘一線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年初參加巡視工作所住賓館大堂裏懸挂的一幅字畫,字畫挂在賓館出入必經之處,低頭不見抬頭見。

  看得多了,難免會往深處想一想:在一個炊煙裊裊、青磚紅瓦的小村旁,在一片芳草菲菲、綠樹成陰、鳥語花香的田壟邊,一個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方形池塘,裏面一泓清水晶瑩剔透,就像一面光可鑒人的鏡子,它的一角躺著一小片睡蓮,還有幾枝才露尖尖角的蓮花

  ……清晨,朝霞滿天,把池水映得一片金黃,微風一吹就像撒滿細碎的金子。晴朗的白天,池水倒影著藍天白雲,就像草原上流動著的片片羊群。陰雨之天,池水裏黑雲翻滾,像千軍萬馬正殺得昏天黑地。傍晚,晚霞如火,又把池水染得一片彤紅,池塘就像鋪滿了紅的綢緞。夜晚,池塘裏或映著一輪皎月,或遍佈點點繁星。雖是一方池塘,卻真真切切地變幻出一幅幅美妙絕倫的天光雲影畫卷。

  是什麼使池水保持了清澈呢?哦,原來是因為有源頭的清泉不斷注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場景被提煉成如此優美的圖畫,太不可思議了。可是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頭。

  一天我仔細欣賞這幅字畫時,猛然看到左邊還有一行很小的字———“右錄宋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呀,我馬上呆了,有醍醐灌頂之感。原來此畫並非畫家即景揮毫,而是根據前人的詩歌意境創作而成。朱熹寫《觀書有感》一詩也不是觸景生情,他是在讀書時張開聯想的翅膀寫成了這首以景喻理的哲理詩。朱熹不愧是理學泰斗、詩文大家,他把打開的書本比喻為“半畝方塘”,把書籍中的內容喻為鏡子,映照著人的美醜得失、知識多寡。如何才能不斷修煉自己、保持高潔的品質呢?那就要不斷讀書,用知識豐富自己,用真理矯正自己,用古今賢人的榜樣力量感染自己。就像池水要“清如許”必須有“源頭活水”一樣,讀書就是人們獲取知識、增長才幹的源頭。

  九百多年前,朱熹就對讀書悟出了如此發人深思的哲理。而反觀今天的我們,多多少少有點“好讀書,不求甚解”、“好讀書,走馬觀花”的味道。其實“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詩,自己半生的歲月中不知讀過了多少回、引用了多少遍,從少年到中年,從學校到機關,可從來沒有深究一下這是誰寫的,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作者為什麼寫這首詩,詩的題目是什麼……由此看來,讀書是大事情,需要下大力氣。讀書是真功夫,需要有真投入。

  回家後我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朱熹以《觀書有感》為題的還有另外一首詩:“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這也是一首哲理詩,詩中以泛舟為例,説明讀書學習如春潮漲水一樣,能增才益智。若不注重學習,做事情就會如旱地行船,枉費力氣。多讀一些這樣的詩句,真是教益不淺呀!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讀書傳統的民族,一到春節,不少人家門口的春聯都有“詩書繼世”、“書香門第”等字眼。中國共産黨也是注重學習、注重用先進理論和知識武裝自己的政黨,當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業正快速前進,新事物層出不窮,更加需要我們加強學習。讓我們繼承優良傳統,在讀書中不斷進步,在學習中提高創新。

熱詞:

  • 字畫
  • 朱熹
  • 池水
  • 談片
  • 半畝方塘
  • 池塘
  • 觀書有感
  • 好讀書
  • 哲理詩
  • 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