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外國人在中國:一個西班牙人的中國“導演夢”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中的經典語錄從一個高鼻梁、藍眼睛的外國人口中悠然道出,常引得旁人紛紛側目。來自西班牙的哈維?坎姆普萊西奧斯隻身到中國西安留學已三年有餘,一口流利的漢語輔以嫻熟的攝像技術,使他的“導演夢”在中國得以實現。

  34年前,哈維出生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的港口城市巴塞羅那,自小受到加泰羅尼亞文化的熏陶,而令他自己也未曾料及的是在25歲那年,兩部來自東方的經典著作《道德經》與《孫子兵法》使他與相隔千山萬水的古老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哈維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在西班牙,年輕人在接受教育及學習的過程中,對中國文化進行了解的機會甚少,或許是機緣巧合,在接觸到《道德經》與《孫子兵法》兩部著作之後,雖不能盡數理解書中的內容,但僅其中一個詞或一句話也令他深感受益匪淺。經過3年的漢語學習,2009年他終於踏上中國大陸這方熱土,開始了夢寐以求的東方文化之旅。同時,他還為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夏巍。

  “我跟西安非常投緣,第一眼看到巍巍古城墻,就知道這是我嚮往的地方。”他笑著説,現在的老師、朋友們已習慣用“夏巍”來稱呼他,這令他在這座城市裏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也使得他生活中的“陜味”愈發濃厚:在公園裏打太極拳,去回坊小吃街大快朵頤,城墻根下與老者對弈,茶樓上品味古琴 “雅韻”。

  哈維目前是陜西師範大學的研究生,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五屆“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西安賽區的比賽中,哈維以地道的“中國腔”與精湛攝像技術,征服了現場觀眾及評委,並由此成為西安賽區第一位晉級的選手。

  哈維稱,他希望通過鏡頭及自己漢語專長從事專題紀錄片的拍攝,讓西方的普通老百姓能夠對中國加深了解,他拍攝的紀錄片《24小時營業(麵條)》,曾獲得2010年記錄馬德里短片競賽單元一等獎。該片通過上海北部一個小飯館經營者的講述,用精美的電影語言,詮釋了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和精神世界。

  目前,哈維正在拍攝一部名為《hao bu hao》的紀錄片,該片將以輕鬆幽默的視角反映外國人如何適應中國生活。

  談及未來的生活,哈維坦言,打算畢業後在回國教授漢語之餘,繼續來中國拍攝電影,雖説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他孜孜以求的就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目前,他的電影工作室(NIhao fims)已經成立,相信通過不斷努力終會使自己的專題紀錄片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完)

熱詞:

  • 導演夢
  • 哈維
  • 回坊
  • 道德經
  • 西班牙人
  • 孫子兵法
  • 夏巍
  • 紀錄片
  • 雅韻
  • 西安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