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解讀《笑面人》 國外導演給中國話劇帶來了什麼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4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3日晚,一齣國家話劇院聯手法國女導演雅米娜 阿什米打造的雨果經典《笑面人》,在國話劇場上演。在國內外演出團體互訪密集的今天,這樣的深度合作不僅在國家話劇院是首次,在話劇領域也並不多見。但其實早在1983年,美國戲劇家阿瑟 米勒就曾親臨北京人藝執導了自己的作品《推銷員之死》。兩大劇院與國外導演的兩度攜手除了將兩部經典搬上中國舞臺外,其為中國話劇界所帶來的全新理念或許比演出本身更有價值。

話劇《笑面人》劇照

  讓角色按自己的邏輯生活,絕不替作者圖解主題

  近30年前首開外國導演來華執導先河的北京人藝,其《推銷員之死》至今仍是搬演國外劇目的典範。談及那次合作,當年的兩位主演英若誠和朱琳都曾經撰文詳述了自己的感受。在英若誠看來:“阿瑟 米勒從來都是讓人物按照自己的邏輯生活,絕不去替作者圖解主題。比如《推銷員之死》中,在‘安魂曲’一段,推銷員威利已死,妻子琳達有大段哀悼丈夫的獨白,按照慣常的思路,這樣的場面往往是我們‘點題’的時候。但是,阿瑟 米勒並沒有叫琳達去總結威利的一生,而是一連説了五次‘我不明白’。這個時候,她越是‘不明白’,觀眾就越是‘明白’。”

  作為該劇的翻譯兼主演,英若誠坦言同阿瑟 米勒合作對於一個演員的提升是多方面的,“他特別強調演員對劇本必須有思考,而且不能是那種淺薄的,似是而非的陳詞濫調;對角色必須有分析,但不能是那種直奔‘主題’而去的鑒定書式的圖解。”

  舞臺是思想和哲學的戰場

  而琳達的扮演者朱琳則對阿瑟 米勒的戲劇觀印象深刻:“他曾經幾次談到戲劇的客觀效果及現實意義,‘必須讓公眾明白,舞臺是思想的戰場,是哲學的戰場,是探討人生命運的地方。是可以陶冶觀眾、並使之更迫切嚮往美好生活的出色工具。’這不僅提高了話劇的神聖感,也是他被稱為‘美國戲劇良心’的原因。”

  另外讓朱琳受益匪淺的是阿瑟 米勒對人物分寸的掌握,“雖然他總是以鼓勵演員為主,但他對演員的要求也非常嚴格,一絲不茍。他學習與分辨語言的能力很強,有一次我的一句臺詞重音説得不對,他當場就給指了出來,使大家感到非常驚訝!他對整齣戲的節奏、速度要求的嚴謹程度,對我們後來的很多創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簡潔的舞美避免了喧賓奪主

  此次為國話執導《笑面人》的法國導演雅米娜 阿什米雖然沒有阿瑟 米勒那麼大的名氣,但其對經典、特別是雨果作品的解讀有著自己獨特的導演理念。由於排練中間突然身體不適,她同國話創作團隊一起工作的時間並不是很多,但製作人周莉還是能夠從她以及法國創作團隊的創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上感受到與我們通常做法的不同。“《笑面人》的布景除了一塊幕布,就只有兩座高塔。不過幕布採用的是我們近些年已經很少使用的手繪,顯得立體感很強,而兩座塔也有著不同的機關變換,一座代表貧困世界,一座代表貴族世界。簡潔的舞美與我們現在動不動就大製作的理念大相徑庭,但其實這恰恰是非常復古的歐洲戲劇的做法。而且簡單無比的燈光突出的是演員的表演,不會因大量舞臺手段的介入而顯得喧賓奪主。”(記者:王曉溪)

熱詞:

  • 笑面人
  • 1983年
  • 推銷員之死
  • 阿瑟
  • 演員
  • 米勒
  • 英若誠
  • 執導
  • 北京人藝
  • 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