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學者尼山寄語話別:警惕傳承“文化木乃伊”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濟寧5月23日電 (記者肖欣)人類文明對話未來將走向何方?來自美國聖母大學的哲學教授佛萊德 達梅爾為這個哲學意味頗濃的設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要讓對話論壇成為“文明的博物館”。

  “人類要傳承的不是‘文化木乃伊’”,達梅爾説,對話不能變成“博物館”:儒家、基督教、印度教都擺在一起,卻沒有交流。對話應鮮活,要問問題,要參與其中。

  第二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23日舉行最後一場學術全會,在30多場縱貫古今、跨越文明的對話後,與會者共同展望未來十年的世界文明。

  “相互學習成為很多會議的口號,但我們小心翼翼、彼此恭維、不涉及敏感地帶,我們表現得非常禮貌,卻沒有真正探討你是誰?你在想什麼?”德國歌德學院中國區前院長、資深漢學家阿克曼如是説。

  言辭坦率、犀利,喜歡“爭論”的阿克曼成為本屆論壇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幾乎每場有他參與的論壇,都有學者、青年學生“點名”要與他交鋒。

  阿克曼認為,真正的對話需要言語上的相爭,因為人們的確在一些問題上持有不用意見,要敢於正視彼此間的矛盾。“文化的差異告訴我們,真正的對話比它看起來要困難。幸運的是,我們已經開始準備對話。”

  “會議參加者可能在分手道別時,一件實質性的東西也沒有達成,但是來開會,就已達成一種共識:與會者帶來的是口舌,不是拳腳。”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童世俊樂觀期待,人類可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基礎上達成共識。他補充説,共識不僅僅是妥協,理解不僅僅是寬容,更加正當的關係是互利。

  坦誠的對話甚至爭論讓在文明古城舉辦的尼山論壇顯得十分開放。

  愛丁堡大學神學院院長斯圖爾特 布朗在首場對話上或許已回答了“人類文明對話未來”的追問。他説,我們不能假裝一切都是完美的,以此掩蓋錯誤,掩蓋問題。用開放的態度面對挑戰,才能攜手努力,同舟共濟。(完)

熱詞:

  • 尼山
  • 對話
  • 博物館
  • 爭論
  • 話別
  • 愛丁堡大學
  • 全會
  • 聖母大學
  • 哲學意味
  • 華東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