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特寫:中國自行車博物館的時代記憶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石家莊5月23日電(記者曹國廠)走進位於河北省霸州市的中國自行車博物館,館內中國産的“紅旗”“飛鴿”“永久”“鳳凰”,英國産的“白金人”“三槍”,日本産的“普利司通”、德國産的“哈雷”以及印度、荷蘭、泰國等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精品自行車,令人驚嘆,目不暇接。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距離北京市以南約100公里處。館長張衛民介紹説,這家博物館裏收藏著20多個國家不同年代的自行車500多輛。

  自行車自18世紀誕生以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19世紀末,自行車從西方傳入中國,成為宮廷貴族的“玩具”。據史料記載,“自行車”這一名稱就是清末一位官員、也是中國第一任外交官張德彝取的。

  張衛民説,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自行車已成為中國社會經濟便利的交通工具。郵政局、電報局、警察局等眾多機關,為提高辦事效率,紛紛為職員配備自行車。同時,自行車也成了謀生的一種手段,戧菜刀、磨剪子的自行車,就是當時人們做生意的一種工具。

  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擁有一輛“飛鴿”“永久”“鳳凰”等中國著名品牌的自行車,已逐漸成了一個家庭體面生活的標誌之一。

  “自行車進入普通百姓家庭不僅僅是作為一件代步工具,特別是在小縣城和農村,它代表著一個家庭生活的殷實,又是為家庭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而創造財富的主要工具。”霸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長、華夏民間收藏館副館長王桐説,自行車也是人們情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道具,自行車載過人、載過物,更承載了一代人的夢想與回憶,是一個歷史時期的記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每天上下班時,自行車從最簡單的器械,逐漸發展成為億萬人使用的交通工具。中國各大城市裏壯觀的自行車“洪流”,使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中國自行車協會對全行業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自行車産量8345萬輛,出口量為5572.2萬輛。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汽車逐漸取代了自行車,隨之而來的還有尾氣的污染。張衛民説,城市交通擁擠,汽車尾氣排放量大,如果每人每月能用三四天時間騎自行車上班,城市的交通狀況或許會有很大改善。

  有專家表示,如今自行車騎行文化正在快速升溫,各種國際賽事、休閒騎行、極限運動與自行車旅遊等,都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同時,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如今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政府部門都推出了供市民免費租用的自行車。

  “自行車由‘謀生工具’轉變為‘一種健康、快樂、時尚的工具’,這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深刻變化。”張衛民認為,騎自行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當成時尚的出行方式,這有望引發中國新一輪的自行車熱。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自行車
  • 自行車王國
  • 時代記憶
  • 自行車旅遊
  • 自行車協會
  • 博物館
  • 飛鴿
  • 鳳凰
  • 張衛民
  • 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