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社區民警陳德驊:21位孤老的“大孝子”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8: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上海5月23日電(記者楊金志、朱翃)上海普陀公安分局桃浦路派出所社區民警陳德驊是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最近光榮地參加了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在北京期間,陳德驊沒有給自己買什麼紀念品,而是給“父母們”帶回了一大包一大包的北京特産茯苓夾餅。

  在陳德驊的轄區蓮花公寓,他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大善人”:視社區裏的孤老為父母,15年先後悉心照料了21位“父母”。

  1997年2月16日,小區居委會剛成立,陳德驊就到崗了。蓮花公寓本是一個“爛尾樓”小區,當時路面坑坑洼洼,水、電、煤都得不到正常供應。這裡的居民大多是從各個地方動遷而來,不少人生活都比較困難。小區裏老人多、殘疾人多,大家相互不熟悉,人情氛圍比較冷漠。

  到崗後不久,陳德驊結識了82歲的獨居老人楊阿婆。因為子女不願承擔贍養義務,老人有時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陳德驊多次找老人的6個子女商談無果,於是作為阿婆的代理人將子女們告上法庭,法院在小區裏設立流動法庭公開審判,在社會上影響非常大。

  “我當時就覺得服務老人是個大問題,於是和居委會商量調查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小區裏沒有人照顧的孤老竟然有21位。”從此,陳德驊就成了孤老們最為貼心和孝順的“兒子”。

  潘燕秋老人沒有子女,每次陳德驊去看他,都要陪他説上大半天話解悶。陳德驊還幫他通了煤氣,安了紗窗,裝了電話,替他承擔了每月的電話費和醫藥費。老人每次生病,都是陳德驊送去醫院看病,在病床前看護照顧。一次老人大便不通,肚子脹得難受,陳德驊想也沒想就蹲下去要幫他掏便。“老人哭了,顫顫巍巍地要跪下,我嚇得連忙把他扶住,跟他説‘這怎麼行、這怎麼行’!”那時陳德驊穿的是便服,其他病人都以為他是老人的兒子。

  李美英阿婆是小區裏的智障孤老,有時外出後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知道有多少個深夜,陳德驊都會被電話鈴聲吵醒,電話那頭總是某某派出所民警説:“有位迷途阿婆,神志不清,能報出你的名字,有印象嗎?”陳德驊知道又是李阿婆迷路了,馬上趕過去將她接回家。李阿婆的眼睛不好,看不清人的模樣,只認得警服,所以每次在外面迷路,只要看到民警就會把他當作陳德驊,牢牢地拉住。

  這樣的故事,多得數也數不清。不少老人覺得對陳德驊的義舉無以為報,要立遺囑把房子和財産留給這個“民警兒子”,但他總是耐心地勸服老人捐獻給公益事業。陳德驊認為,“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不但拉近了他與居民之間的感情,更讓他找到了一把破解小區管理難題的“金鑰匙”。

  在陳德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自發地加入到了這支幫困隊伍中來。小區的黨員、居委會幹部、樓組長、物業保安和居民志願者,在小區裏共結成了441對不同類型的幫困對子,形成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風氣。

  小區居民的生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治安更好了,環境更美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蔚然成風。“在這種氛圍下,近年來我們開展了大量群防群治的工作,小區連續8年沒有發生入室盜竊案件。”陳德驊説,蓮花公寓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小區”“上海市和諧小區”,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陳德驊
  • 社區民警
  • 父母
  • 兒子
  • 金鑰匙
  • 爛尾樓
  • 孝子
  • 社區居民
  • 黨員
  • 理想家園
  • 搜索更多陳德驊 社區民警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