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相比“考哪所大學”,更應重視“從事什麼職業”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由本報主辦、學美留學機構協辦的“職業規劃與教育國際化”名校校長研討會昨日舉行,滬上部分知名高中校長提醒學生:選擇努力方向時,不能僅想著“我要報考哪所大學”,而更應該思考“我今後準備從事什麼職業”。

  研討會由新民晚報社領導主持。

  高中和高校

  建立更緊密的聯絡

  選擇大學時,國內學生通常會説“我要考某某學校”;國外學生則會答“我要考某某專業”。為何會形成這個差異?上海中學校長唐盛昌認為,職業規劃看似是一個家庭的事情,但實際上需要整合社會的支持。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鼓勵高中和高校建立更緊密的聯絡,引導高校不僅是搶高分學生,更要發現有潛力的學生。同時,更多高中學生也能通過“預覽”高校專業,找到發展方向。2008年,上海中學創辦了滬上首個創新素養實驗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在高校教授帶教下做課題、搞研究,跟蹤研究發現,這批學生的專業方向,和其高中階段做過的課題符合度達到93%。

  復旦附中校長鄭方賢説,在國外,高中的教育會大致分兩大類,一類是教授大學預科內容,讓學生提早適應大學的教學;而另一類則側重職業教育,部分學生到了高中就走上職業化道路。由於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學生無論選擇哪條道路,收入差別不大,依據的只是個人興趣。鄭方賢認為,目前情況下,高中教育需要多樣化和特色化。“對於擁有很多資源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來説,如何讓學生成長並成長得更好,取決於學校對將來和社會走勢是否有很好的判斷。”

  “要通過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知道,有比金錢更好的東西,有比興趣更崇高的東西。”華師大二附中黨總支書記、副校長李志聰説。

  基礎教育階段

  職業規劃側重勵志

  在上海中學,每年都有十幾名學生放棄知名高校預錄取資格“博”高考,原因很簡單──高校給出的專業方向不是自己的志願。格致中學曾有一名男生,放棄復旦大學經濟類專業的預錄取資格,因為他的理想是做一名法醫。

  對於這些學生的“大膽”舉動,名校校長們投下贊成票。家長應尊重孩子未來發展興趣和志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處處包辦,導致學生自我設計能力缺失。

  七寶中學校長仇忠海介紹,為了減少學生盲目選擇志願,七寶中學從高一起就對學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在高一心理課中安排3課時。根據個人的志向、能力、就業價值觀、社會需求、父母觀點等,填寫量表,為自己大致確定未來發展框架。高二末文理分班時,再由老師結合學生特長和興趣,為學生做出個別分析,幫助其做出最終選擇。

  上外附中校長助理章正言認為,從總體而言,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規劃主要還應側重在勵志上,而不是具體的、細節的職業指導。上外附中開設了多門綜合實踐課程,給學生提供了職業體驗,如,模擬聯合國讓學生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當一回“小外交家”。2009年,該校建立了國內中學中首個同聲傳譯教室,邀請上外專家度身定制相關課程。

熱詞:

  • 職業規劃
  • 職業指導
  • 大學預科
  • 高校專業
  • 綜合實踐
  • 實驗班
  • 教育國際化
  • 學生成長
  • 華師大二附中
  • 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