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義演之後 誰該出場?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4: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莞時間網-東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灣社區以舉辦慈善義演的方式,為大病患者鄧麗萍籌措善款,不僅調動了當地百姓的愛心,也給這份來之不易的“慈善”賦予了新的形式和內容。不過,來自於民間的慈善活動由於“草根”性質較強,其輻射力和覆蓋面有著天然的“短板”,這種形式不僅“可複製性”較低,也無法讓更多的弱勢群體受益。這正是這場“慈善義演”之後,引發的思考。

  在我看來,類似的像鄧麗萍那樣,患有多種疾病卻無錢醫治的弱勢群體,數量並不少。他們在呼喚更多的社會愛心和慈善舉動之時,其實更希望得到來自於政府的或制度性的幫扶。除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完善之外,一些針對這類大病患者群體的幫扶救濟體系更應儘快完善和建立。

  尤其是令人關注也直接影響公眾生活質量的“大病醫保”問題,覆蓋病種和覆蓋群體更為狹窄,至今“大病醫保”主要限于農村兒童白血病、先心病,農村婦女“兩癌”等有限病種。而同樣直接造成家庭負擔過重的其他類“大病救治”,如上述鄧麗萍所患的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疾病,就尚未完成覆蓋。這樣的保障不足的現實,才是“鄧麗萍”們無法解決家庭疾苦、有病不敢治、想治也治不了的主要根源。

  基於以上現實,我們在看到地方社區、民間團體組織和地方政府不乏愛心,也樂於通過慈善活動為貧弱者解決燃眉之急的可喜行動之時,更應意識到社會救助或來自於制度構築之下的醫療保障“短板”。也只有最大限度克服“短板”,充分調動來自於政府層面的救助力量,慈善才更富有意義,幫扶範圍和群體才能無限擴大。民間慈善的熱情令人動容,但公眾更希望看到來自於各級政府的“接力”。這本身也是“慈善”的核心之義。

熱詞:

  • 短板
  • 鄧麗萍
  • 出場
  • 大病
  • 接力
  • 草根
  • 可複製性
  • 醫保
  • 結核性腦膜炎
  • 先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