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消失中的“珍珠之鄉”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長沙5月23日電(記者鄒雲 帥才 譚劍)在“80後”農民劉坤的記憶中,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小河小港嬉水抓魚,曾是兒時最快樂的時光。

  “但自從村裏養起了珍珠,河港水質很快變壞了,小魚小蝦絕跡,再也看不到嬉水的孩子們了。”

  在湖南漢壽縣,劉坤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珠農”。提起曾經“紅極一時”的珍珠産業,年輕的劉坤感到有滿腹話要説。

  地處洞庭湖濱的漢壽縣是全國聞名的“珍珠之鄉”。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漢壽縣在洞庭湖區首先引入淡水珍珠人工繁養。二十多年間,漢壽縣的珍珠産業發展迅猛,高峰時全縣珍珠養殖水面達到16萬畝。

  珍珠養殖曾使漢壽在全國名聲大噪,但同時也給劉坤的鄉親們帶來難以承受的污染之痛,更讓他與兒時的夢想漸行漸遠。

  “自從珍珠養殖熱起來後,村旁的溝港裏再也看不到清亮的水了。”劉坤説,珍珠養殖污染極重。“一片10畝養殖水面每個月至少要投三次肥,每次三包碳銨、兩包磷肥;還要投一噸多的雞糞、鴨糞。”

  在劉坤的家鄉罐頭咀中心漁場,一千多畝水面全部養殖珍珠。因為大量投肥,水質黏稠發綠,水面上還浮著一層厚厚的小氣泡。“誇張點説,插根筷子下去都能立得住!”

  “但當時人們眼裏仿佛只看到養珠賺錢,對污染卻熟視無睹。”劉坤説,由於珍珠養殖大量排污,農村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特別是一些殺蚌廠所在地,一到夏天蚌肉、蚌殼堆積成山,很遠就到聞到一股撲鼻的惡臭。

  漢壽縣畜牧水産局副局長胡明中告訴記者,為了鼓勵農民養殖珍珠,漢壽曾專門成立了“珍珠辦”,農民每發展一畝珍珠養殖,由縣政府補貼200元。

  盲目擴張的後果很快顯現。2005年,市場上珍珠價格開始猛跌,大批珠農虧損。為了彌補養珠損失,部分珠農開始在珍珠池裏混養淡水魚。可是水體污染嚴重,養出來的魚腥味重,肉味淡,在市場上根本賣不起價錢。買家只要聽説是珍珠塘出的魚,扭頭就走。

  養珠帶來的環境污染使周邊農民意見越來越大。“一到夏天,溝港小河裏臭氣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即使鄰居們不説,我們自己心裏也十分內疚。”劉坤説。

  2007年,劉坤決定放棄父輩經營了二十多年的珍珠養殖。他聯合其他36戶農民成立了漢壽縣湘泓合作社,採用生態養殖的方式養甲魚。

  為了防止重蹈當年珍珠養殖的污染老路,劉坤的合作社成員們採取了一種十分“激烈”的方式,37個合作社成員一起摁手印、喝雞血酒,宣誓一定要採用生態養殖的模式,決不再搞污染環境的“投肥養殖”。

  自2009年起,漢壽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珍珠養殖專項整治行動,取締城鄉接合部、飲用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居住地等人工養殖珍珠;同時,政府出臺了嚴格的生態養殖標準,由政府出資為養殖戶免費配備水質監測儀,每月至少對養殖水域水質進行三次以上的檢測。

  市場的變化、環境的代價加上政府的引導,目前漢壽縣珍珠養殖面積已壓減至不足5萬畝。“為了建設兩型社會,還鄉親們一方好水,付出這點代價是完全值得的。”站在新建的甲魚養殖池邊,挽著褲腳、膚色黝黑的劉坤感覺充滿希望。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劉坤
  • 珍珠養殖
  • 生態養殖
  • 水質
  • 養殖珍珠
  • 珍珠之鄉
  • 80後
  • 合作社
  • 嬉水
  • 溝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