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重視" 給出路"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3: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是個煤城,原先給人的印像是黑乎乎、臟兮兮的。這不僅由於煤的污染,更由於環境的臟亂差。街道遍地垃圾,而且不時可以見到隨地吐痰乃至隨地便溺者。也採取過“罰”的辦法,並沒能有效地改變這些不文明的習慣。後來,改變了思路,除加強專業環衛隊伍的工作外,街道每40米設一垃圾箱,讓行人手中的垃圾有地方丟,同時建造一批公共廁所,便於民眾“方便”。這樣,再配之以衛生文明的宣傳教育,情況改變了,城市面目煥然一新,大街小巷乾乾淨淨,隨地吐痰和便溺現象,很少再出現了。

  這説明什麼?説明“疏”比“堵”好。社會上的臟亂差等不文明行為,自然需要整治,但它往往是由於人們的一些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轉化以“臟亂差”的形式錶現出來。如此,光靠“罰”這樣的強制措施是“堵”不住的。有人説得好:當老百姓的生理需求和文明習慣發生衝突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一定是生理需求問題。

  七台河市採取這樣的思路,還解決了小商販的亂設攤的問題。考慮到事關小商販的生計,不是簡單地用取締的辦法給其“堵”死,而是劃定地段,規範經營,“疏”導他們活而不“亂”。對已經成為城市文明之“瘡”的小廣告,他們也突破了“堵”的老做法,專門設立了一些免費信息欄,供大家隨便貼小廣告,原來到處“亂貼”的問題也就消解了。

  這種重“疏”不重“堵”的智慧,在我國有悠久的傳統。最典型的事例是大禹治水。禹在治水的過程中,汲取了父親鯀的教訓,改堵為疏,面對滾滾的洪水,不再堵截,而是順著水的流向挖渠疏導,讓水順暢地往低處流淌。流動的洪水不僅未因受“堵”而氾濫成災,反而為下游百姓帶來水的滋潤。這樣,水患變成了水利,恩澤萬代。

  變“堵”為“疏”,用政治性術語來説,就是“給出路”。在強調階級鬥爭的“左”的年代,一些受到侮辱和損害的人,最後總算還有一個“給出路”政策,沒有把他們逼上絕路,從而使當時極為尖銳的社會矛盾稍稍得到一些緩解。當時有一句話,叫做:不給出路的政策,不是無産階級的政策。因為無産階級要解放全人類。這裡套用一下:不給出路的政策,不是社會主義的政策。因為社會主義是為人民謀幸福,目的是要讓人民活得更好。要保證百姓在破舊立新中有更好的新路可走,而不要被變革“堵”死。

  要重視“給出路”。

熱詞:

  • 給出路
  • 亂貼
  • 小廣告
  • 社會主義
  • 無産階級
  • 洪水
  • 水利
  • 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