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肩挑兩頭 輻射全國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大武漢承東啟西,肩挑兩頭,呈扇形雙向開發、開放,將起著任何內陸城市不可代替的戰略支點作用。

  陳文科 省社科院學術顧問、研究員,武漢城市圈研究會會長

  武漢城市圈承擔“兩型社會”改革試驗的使命,同時也是武漢加快城市現代化、從區域中心城市走向全國中心城市和國際性城市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大武漢與國內外一批特大城市在全球一體化競爭中提升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力、影響力,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重要進程。

  傳統“三鎮”意義上的武漢,不是根據城市的功能及實力所輻射的區域範圍,而是主要以自然地理區位的毗鄰特徵來確定發展方向;也不是按照區域經濟聯合體的要求加強行政區域內部的經濟聯絡,而是行政體制實施兼有行政干預的經濟管理。

  基於這種認識,大武漢的外延發展取向,必須是自然地理區位和經濟內在聯絡的有機結合,也就是要從實質上而不是從形式上突破“三鎮”結合的區域模式,向自己輻射力、影響力強勁的“勢力範圍”進軍,即向周邊地區尋求有經濟實力、有競爭力的中等城市作自己的經濟夥伴。

  組成城市“聯合艦隊”

  儘管武漢曆史上是有著“東方芝加哥”之稱的國際性城市,在商業、金融領域的優勢比較突出,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商業都市,儘管武漢的科技實力名列全國前茅,高新技術産業形成一定規模,也儘管在華中地區缺乏足以與之競爭的對手,但其城市的競爭優勢和“勢力範圍”主要局限于華中地區,説明大武漢作為“特大城市”、“超特大城市”,目前特大而不特強。

  這除了改革開放比沿海發達省市慢半拍,喪失若干機遇,未能有效發揮內陸最大經濟貿易中心的優勢外,還在於城市的外延發展注重以城帶鄉的強弱聯合,而未實行城城之間的強強聯合,以致大武漢的發展同大多數特大城市一樣,多限于一般的數量擴張,缺乏內涵素質、整體功能的提升。這樣來看,“大武漢”必然要實行以城(特大城市)帶城(大中城市)、強強聯合的城市群模式,組成城市“聯合艦隊”。

  突破發展的區域界限

  如果單從自然地理區位看,在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條件下,武漢“九省通衢”的傳統優勢在改變。但在全國先後推進沿海戰略、沿江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態勢下,形成了“H”字型開放和開發的大格局,而雄踞長江中游的大武漢正處在“H”字型的格局上,承東啟西,肩挑兩頭,呈扇形雙向開發、開放,將起到任何內陸城市不可代替的戰略支點作用。

  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武漢攜手長株潭城市群、江西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致力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武漢的發展腹地,依託城市圈,大武漢的發展空間可以延伸至國家確定的重點區域,並突破華中或長江中游地區的界限,真正走向全國和世界。

熱詞:

  • 特大城市
  • 武漢城市圈
  • 聯合艦隊
  • 大武漢
  • 勢力範圍
  • 三鎮
  • 全國中心
  • 九省通衢
  • 字型
  • 東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