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青島建築之憂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建設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個城市的建築都需要定期的檢查和維護,而青島在維護德式建築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百年前的原材料早已沒有了來源,做不到“修舊如舊”,流傳下來的老照片又多是黑白,德式建築的顏色也無從知曉了。

  尖聳的塔樓、精美的雕刻,百餘棟德式建築散落于青島城各地,在為城市增添異國風情的同時,也記錄著那段永不磨滅的歷史。如今,歷經百餘年風霜日曬的德式老建築進入翻修維護期,可在簡約、現代的理念下,部分老建築原貌難現。9日,調查顯示,無統一管理部門、部分老圖紙封存難見、施工忽略文物保護等成了德式老建築恢復原貌的巨大阻力。

  現狀:大型德式建築,維護遵循原貌

  2012年6月14日,青島就要迎來自己121周歲的生日。回首歷史,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派兵駐守青島,青島成為海防重鎮並由此建置,當時名為“膠澳”。1898年,一紙不平等條約《膠澳租借條約》讓德國人成為這裡的主人,他們把這個城市改名為青島。

  “青島算是德國在國外惟一一個當作自己城市建設的地方。”中國德意志文化遺産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德文化遺産基金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歐涵説,1914年之前,德國人在青島建了380多個建築,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至今留存下來的僅有100多個。

  歐涵介紹,目前島城主要進行市南區江蘇路15號基督教堂、浙江路15號天主教堂、沂水路11號德國總督府舊址三大德式老建築的維護,這三處建築在維修保養前都經過專家的多次論證討論,按照建築老圖紙原貌恢復建築,中德文化遺産基金會提供技術支持。

  問題:主管部門不一,文物保護意識欠缺

  “即便我們非常努力地想要參與各個德式建築的維護工作,但是由於青島德式建築分散,所有權分屬不明,維修隊伍就不可能統一,這樣就不能保證所有德式建築得到應有的維護。”歐涵説,德式建築分屬於文物局、規劃局、部分企業或個人管理,一旦某個建築需要維修,不需組織專家、市民召開聽證會或掌握建築原貌,各分管部門或個人就可自行維修。

  歐涵稱,就他所知,目前青島德式老建築在維修前舉行聽證會的多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對於被列入省市級文物保護的德式建築,很少甚至沒有舉行過公開的聽證會。

  從事青島德式建築資料收集研究多年的袁賓久告訴記者,目前的德式建築,除了像天主教堂等人們關注度高的“公眾”建築能享受到一磚一瓦原貌恢復待遇外,其餘諸多建築都不過是倣照原建築總體結構恢復而已,類似一些當作辦公樓或居民樓的德式建築,更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內部原有裝飾結構大多被現代化物品替代。

  “有次我看到負責維修的工人將老瓦片從一個簡易滑梯滑到地面,很多瓦都碰壞扔掉了。”袁賓久説,施工人員缺乏文物保護的意識,或扔或損毀了許多有文物價值的東西,很令人可惜。而且,現在很多建築只是恢復了外部整體結構,像一些鐵藝、花紋等裝飾性物品都被磨平或拆卸。

熱詞:

  • 青島城
  • 老建築
  • 膠澳
  • 修舊如舊
  • 公眾
  • 膠澳租借條約
  • 鐵藝
  • 文物保護單位
  • 塔樓
  • 異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