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檢察日報:中國人最缺的是底線?真可怕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2日 12: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檢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不久,某網站搞了一個問卷調查,問題之一是:“中國人最缺的是什麼?”眾多網友不約而同地選擇“底線”。沒有底線,成了許多國人的通病。

  所謂底線,即人們在從事某項活動前為自己設立的可承受下限,或設定的期望目標的最低目標和基本要求。譬如説道德底線、人格底線、學術底線、職業底線等。

  這樣説太籠統,不妨舉例説明吧。我有一個老同學,在西南某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拆遷徵地處當處長,那可是一等一的肥缺,送禮行賄的人排成長隊。他的前任,就是因為犯受賄罪和鉅額財産來源不明罪被判刑二十年。同學聚會時,他給我交底説:“我幹處長好幾年了,之所以平安無事,就是我有三條底線:出去應酬,喝酒唱歌可以,絕不可找小姐;煙酒小禮品可以收,絕不能收錢;來家做客我歡迎,絕不能談工作。”不貪,可以説是為官的底線。

  我在大學教書,當過多年的評定職稱的評委。我當評委有個底線,參評人水平可略欠缺,發表論文被引用率也不一定高,課時量也未必多大,參與研究的課題級別也不見得非國字號不可,但一定不能造假。如發現有一處造假,我肯定會投否決票。有一次,一個學術成果頗多的副教授申請晉陞教授,審查材料時,我發現他的課時有明顯造假嫌疑,就在評審會上提了出來,取得大多數評委共識,使其名落孫山。不造假,這是學術的底線。

  親戚的女兒因丈夫有外遇執意要離婚,但親戚覺得他們的婚姻還是有感情基礎的,而且都有孩子了,讓我去勸説原諒他這一回。我苦口婆心説了一通,可我這遠房侄女卻毫不通融地表示:“我可以容忍他懶一點,脾氣壞一點,愛喝酒、打牌,但絕不能容忍他的不忠,一回也不行,這是我的底線。”沒辦法,小夫妻最後只好分道揚鑣。忠誠,是婚姻的底線。

  人就怕沒底線,沒了底線,就等於沒了廉恥,沒了忌諱,沒了良知,沒了畏懼,就意味着什麼烏七八糟的事都能幹,什麼膽大妄為的事都敢幹。於是,沒有了“不貪”底線的官員,貪污受賄,買官賣官,貪贓枉法,紙醉金迷;沒有了“不造假”底線的學者,剽竊抄襲,學術造假,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沒有了“不害人”底線的商人,把蘇丹紅、地溝油、吊白塊、瘦肉精、三聚氰胺,一股腦往消費者餐桌上送;沒有了“真實”底線的編輯記者,不惜胡編亂造,捕風捉影,結果是假新聞漫天飛……

  如今,如果我們聽到誰義正詞嚴地説“我是有底線的”,就立馬會肅然起敬。原本底線是低得不能再低的高度,並不值得炫耀,可問題是因為沒有底線的人太多了,所以,有底線居然也成了令人敬重的事,這實在是有些諷刺。可是,我們不妨從實際出發,就從要求每個人都有底線做起。有了底線,固然離崇高、偉大還很遙遠,但肯定能稱得上合格、稱職,再退一步説,至少會保證我們即便有錯也不會錯得太離譜,即便當不了雷鋒、孔繁森,也絕不會當成克傑、胡長清。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自覺遵守起碼的道德底線,縱不能造福社會,至少能遵紀守法;縱無力兼濟天下,至少能獨善其身。這既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對社會的負責。

  做人一定要有底線,沒底線的人很可怕!

熱詞:

  • 底線
  • 課時量
  • 三聚氰胺
  • 蘇丹紅
  • 地溝油
  • 孔繁森
  • 發表論文
  • 判刑
  • 買官賣官
  • 丈夫有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