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兵兒子"離家常思親"半路母子"演繹都市溫暖親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媽,我來看你了!”聽到熟悉的聲音,家住江漢區花樓水塔街聯保社區65歲的陳淑芳媽媽立馬小跑著迎了出來。門外,是她日夜牽掛的“兵兒子”、江漢消防中隊戰士王鵬飛。

  這看似平常的一幕,其實難得。陳淑芳早年喪子,王鵬飛是主動“送上門”的“兵兒子”。這樣由消防官兵和喪子家庭組建的“半路母子”,在花樓水塔街共有5對。他們也被推選為“感動江漢”集體候選人之一。

  在江漢區消防中隊服役的官兵,大多是18至28歲的小夥子。少年不經世事,卻又遠離故土2年見不到家人,小夥子難免想家。2008年,在得知地處老城區的花樓水塔街,有一群喪子家庭,生活消沉,消防中隊官兵經街道計生辦“牽線”,主動上門,與5對喪子父母結對認親,成為“兵媽媽、兵兒子”。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5年來,官兵有人退伍離開,但馬上會有新兵接過孝敬父母的“接力棒”。

  16年前,陳淑芳50歲生日的第二天,18歲的兒子遭遇不幸去世。奶奶哭瞎了雙眼,很快臥床不起;丈夫整日借酒消愁,不久後罹患胃癌離去;陳淑芳從此不願出門、不願與人交流,甚至想過輕生。

  認下“兵兒子”後,她的生活發生改變:兒子無論多忙,總會隔三岔五打電話報個平安、囑咐她保重身體;平時還總登門幫她干家務、聊家常。慢慢地,陳媽媽逐漸走出陰霾,重拾生活的希望。

  63歲的李華芳有2個“兵兒子”。2010年“大兒子”陳韻戈退役後,安徽小夥吳海洋前來報到。除了平日裏一口一個“媽媽”的叫著,李華芳住院時,全靠吳海洋一手張羅照顧。為接她回家,瘦弱的吳海洋扛起擔架,把虛弱的李媽媽抬上6樓。

  對待乖巧懂事的兒子們,媽媽們也滿心牽掛。路過中隊時,總要留步探頭尋找兒子的身影;家裏燉了排骨,也一定盛滿滿一罐子帶到中隊;兒子有心結,媽媽們在電話裏耐心開導;每年年三十,媽媽們都要幫兒子張羅一大桌“團年飯”。

熱詞:

  • 媽媽
  • 兵兒子
  • 演繹
  • 思親
  • 家常
  • 接力棒
  • 花樓
  • 水塔街
  • 消防中隊
  •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