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醫學博士拒醫臨終父親”是一種理性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4: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聲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醫學博士拒絕醫治臨終父親,要讓老人安靜離世。“我知道死亡有一萬多道門,讓人們各自退場離去。” 得知父親身患惡性腫瘤晚期的陳作兵,把父親送回了浙江諸暨老家。他是浙醫一院毒理專家、醫學博士,他沒有選擇放療化療,而是讓父親安享最後的人生,還向母親交代,萬一父親出現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適當作鎮靜催眠讓父親安詳地離開人世。(5月20日《燕趙都市報》)

  醫學博士拒絕醫治臨終父親,按封建老觀念來衡量,或許會被斥為“不孝”,甚至可能背上“大逆不道”的罵名。其實,這樣的做法恰恰體現了醫學博士的專業素養和理性,對更多人更好地理解疾病和人的尊嚴提供了參考。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美國醫生得了絕症,為什麼會放棄治療》的文章流傳甚廣。文章中説,幾乎所有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都目睹過“無效治療”。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病人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持續灌藥。這些情景每天都在ICU(重症監護病房)上演這種折磨,是連在懲罰恐怖分子時都不會採取的手段。有很多醫生明確表示:“答應我,如果有天我也變成這樣,請你殺了我。”文章結尾時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假如死亡也有一種藝術形式,那它應該是:有尊嚴地死去。”

  一直以來,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裏,不惜一切代價延長病人的生命——哪怕只是一秒鐘,是醫護人員特別是病人家屬義不容辭的責任。果真如此嗎?生命當然是最可寶貴的,但生命除了時間的延續,是否“有尊嚴”也是生命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不惜一切代價延長病人存活時間的過程,往往成為增加病人痛苦甚至剝奪病人尊嚴的過程。那些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臨終搶救,真的每一次都有必要嗎?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癌症末期插管、電擊是“浪費生命,也浪費醫療資源”。他聲稱,折磨生命就是浪費生命,希望未來病人一住院就有放棄最後急救的選擇權,“這不是觸霉頭,這是SOP(標準作業模式)。”他的一番話遭到了不少質疑,但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尤其是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的支持。

  是否對重症病人放棄臨終搶救,跟備受爭議的“安樂死”有點類似。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些領域不再是禁區,應該允許討論、允許爭議,也應該允許朝著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變。一方面,要充分尊重病人本人的意見,誰的生命誰做主;另一方面,還要從制度和立法上對相關程序進行規範,保證病人的自主選擇權不受干涉。“安安靜靜沒有痛苦地走”(即我們常説的“善終”),既是我們的願望,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權利。

  喬志峰

熱詞:

  • 醫學博士
  • 父親
  • 燕趙都市報
  • 善終
  • 安樂死
  • 鎮靜催眠
  • 化療
  • 美國醫生
  • ICU
  • 藝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