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每日電訊:鹽城強借民資透支公信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6年過去了,鹽城市政府至今都沒有歸還修建新長鐵路的借款。”近日,有鹽城市民反映,“為修新長鐵路,1995年鹽城市政府發出籌借鐵路建設資金的通知,次年各縣(市)區從單位職工工資中強行扣除借資款,金額高達一個多億,到現在都沒有確切的還款時間表。”(5月20日《現代快報》)

  “鹽城借款”模式並不是孤立的存在,正如網民所説,“深受其害者不知凡幾”,基本上在各地都或輕或重有所上演,只不過有的還了,有的成了“老賴”。以筆者的親身經歷來説,“鹽城式借款”在本地同樣存在,當年為了支援地方的幾個重點工程建設,在工資微薄的情況下,還以“集資款”的名義,被強扣了數目不等的借款。而對於非公職人員來説,很多也是以“水電費附加”的形式,用以解決資金缺口的限制。現在很多項目已經破産,錢自然也早就打了水漂。

  借貸本是市場行為,若民眾自願、政府信守契約也並非不可。問題在於,從一些基層政府吃喝賴賬把一個飯館搞垮,到一些地方居高不下的舉債,再到借錢不還,這些不正常情形皆一脈相承。其中的核心點在於,公權者以市場的角色參與市場行為,卻又以權力者的身份自己擔當裁判,出現了巨大的身份反差與角色顛倒。

  單純從經濟賬來説,16年前的一個多億,到今天已經嚴重縮水。從現有的地方財力來看,“還不起”的理由顯得極為蒼白。以2011年為例,鹽城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771.33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706.16億元。在700余億的財政收入中,拿出一個億來還款其實並非難事,為何借而不還?或許,從當初借款之時,就沒有想過要還款。

  地方政府借錢不還,説白了還是公權失范所致。規範政府的用權行為,不僅僅是一個權力操守的問題,更是一個法律權威和尊嚴的問題。從現實角度講,除了要厘清政府的角色,更要明確其法律身份,當政府有力承擔,無心還款之時,法律以及行政自身監督都應有所跟進,否則政府公信就會因為“借而不還”而被透支得蕩然無存。

  身份失位、行為失當、權力失范,是“鹽城借款”中地方治理生態的全景呈現。以管窺豹,其始終繞不開如何規範權力運行之問。“我不還,你能把我怎麼樣”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借而不還無異於巧取豪奪,強借民眾過億元16年未還,恐怕不是一個“還”字可以結束,是否還有法律上的追究,以及責任上的界定呢?除此之外,進行權力邊界的定位與反思,也應屬於題中之義。

熱詞:

  • 公信
  • 民資
  • 還款
  • 老賴
  • 現代快報
  • 鹽城借款
  • 集資款
  • 新長鐵路
  • 借錢
  • 規範權力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