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昌吉市二六工鎮:民族團結促發展 花兒之鄉譜新篇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09: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疆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這首歌不僅真情、生動地唱出了昌吉市二六工鎮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團結與和諧,更唱出了生活在這裡的各民族間的深情厚誼。

  走進素有“花兒之鄉” 美譽的二六工鎮,你會看到,不少的農家院墻上都畫著以“民族團結促發展,花兒之鄉譜新篇”為主題的宣傳畫。長期以來,回族、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東鄉族等6個民族的13000多名幹部群眾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和睦共處,親如一家。“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互相尊敬、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和諧相處,也早已滲透在二六工鎮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生活在這裡的各族幹部群眾們和諧發展、各展所長,使民族團結進步的“花兒”樂章不斷增添動人音符,攜手譜寫出“花兒之鄉”的新篇章。

  二六工鎮軍戶村的漢族老人徐斌,膝下無兒無女,獨身一人在軍戶村生活了42年。這幾年,徐大爺生病,村民馬志蘭和丈夫,既幫老人看病、送藥,又像照顧親人一樣照顧老人。2007年,徐大爺患了胃癌,馬志蘭一家不僅精心照料他,還拿出2000元為老人治病,村“兩委”班子的幹部也跑前跑後給徐大爺籌款。村委會又拿出10000元為老人治病,還組織附近6個村為徐大爺捐款。想起鄉親們對自己的關心和照顧,徐大爺感慨地説:“生活在二六工鎮,我很幸福。”

  2009年,為解決軍戶村100多座溫室大棚勞力缺乏的困難,村裏成立了“民族團結愛心互助基地”,十戶八戶團結在一起,一家一家的栽苗、除草、採摘,這樣勞力少的人家也不愁活幹不完,同時蔬菜一批批上市也很有規律,都能賣上好價錢。漢族村民錢松林説:“我家沒勞力,如果沒有回族兄弟幫忙,這大棚我説啥也種不成。”

  為了讓鎮裏的畜牧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提高産出效益,鎮政府鼓勵二六工村養殖大戶馬俊傑組建了眾旺奶業專業合作社託管所。托牛所採取自願加入的形式,按奶牛的品質、年齡、産奶量入托,每月合作社給牛的主人200元至300元紅利。二六工村村民吾買爾阿不來提興奮地説:“我家6頭牛在托牛所,每月紅利就是1200多元。”如今,隨著眾旺奶業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逐漸擴大,麥趣爾、西域春、蒙牛等乳品企業紛紛到二六工鎮收購鮮奶,農戶的收入變得更穩定了。

  三年來,二六工鎮黨委、政府積極為各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多方投入資金,對路面進行硬化;對主幹道綠化;改擴建穆斯林敬老院;興修水利、建抗震安居房、建村級衛生室等。目前, 全鎮32%農戶住進了抗震安居房;基本實現農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鎮”;全鎮新型農牧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以上。

  “棉花堆成了山呀番茄國外拉,鴯鹋馬鹿特色養殖是個金疙瘩 ,沼氣進萬家呀庭院搞綠化……新房一排排幸福大道鋪到了家,自來水通到了鍋臺上阿媽笑哈哈,舊貌換新顏呀美名傳天下。”正如歌中唱的那樣,如今的二六工鎮,舊貌換新顏,到處呈現一派各民族團結致富奔小康,和諧發展樹新風的喜人景象。

熱詞:

  • 花兒
  • 眾旺
  • 昌吉市
  • 民族團結進步
  • 鎮黨委
  • 鎮軍
  • 促發展
  • 漢族
  • 花兒之鄉
  • 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