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第一現場:贛中糧倉:挑糧扁擔上的擔當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井岡山5月20日電 題:贛中糧倉:挑糧扁擔上的擔當

  中新社記者 柳俊武

  江西這片紅土地上有兩條小道,都與糧食有關。一條在井岡山上,叫作朱毛紅軍“挑糧小道”,關乎紅色政權的存在;一條在南昌西郊的一間工廠,叫作“小平小道”,關乎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溫飽。

  雨季,走在井岡山五大哨口最險處黃洋界下的“挑糧小道”上,依然步履艱難。登山喘息亦如當年,談論的話題卻已由“黃洋界保衛戰”變成“海洋維權”。只有山下贛水依舊蒼茫,千里田疇依舊碧野連天。

  雙腳不知道多少次丈量過這條“挑糧小道”的江西省吉安市委書記王萍,與中新社記者談起“挑糧”話題時依舊滿懷深情,“吉安素來就是‘贛中糧倉’,當年老區民眾就是沿著這條小路,源源不斷地往山上輸送糧食。‘挑糧小道’由此挑出了崢嶸歲月,挑出了新中國的28響禮炮。吉安老區對新中國的貢獻不僅僅是5萬多位烈士、147位開國將軍,還有那扁擔兩端沉甸甸的糧筐!”

  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江西,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産基地。而江西全省55個糧食主産縣,吉安就佔了10個。

  在於都“紅軍長征第一渡”岸邊,講解員告訴記者,這裡是美國作家筆下“地球紅飄帶”的起點,當年老區民眾節衣縮食,為8萬紅軍集結渡河籌集了9天糧食和7天干糧。

  在共和國搖籃的瑞金,來自人民銀行、黨史辦和博物館幾位樸實厚道的客家“老表”(江西人對同省老鄉的稱呼)掰著指頭跟記者算了筆帳。當時的穀子0.5元一擔,現在則是150元一擔,按照購買力計算,當年瑞金24萬人口,參加革命的近一半,捐軀的更是有5萬。僅是提供的穀子25萬擔、婦女捐首飾折合22萬兩白銀、購公債78萬元,折合如今的人民幣就可達78億元。

  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在南昌郊外的一間拖拉機配件廠勞動時,在往返于生産車間的一條小道上開始思考國人的溫飽問題。他後來與外國友人談到,“從那時起,我們開始考慮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條從山坡穿越農田到工廠的小路,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思想啟蒙地,“小平小道”已被海內外觀光客當作中國通往世界舞台中央的通道。

  截至去年,贛南糧食連續8年創歷史新高。但老區民眾並不富裕,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依然任重道遠。王萍説,“我們也知道,二産、三産的附加值更高、比較效益更好,但我們始終不忘吉安農業大市、糧食主産區的責任與使命,始終堅守糧食生産,堅守耕地保護,始終肩負一種擔當。”(完)

熱詞:

  • 贛中
  • 小平小道
  • 糧倉
  • 挑糧小道
  • 五大哨口
  • 老表
  • 黃洋界保衛戰
  • 井岡山
  • 扁擔
  • 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