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基層黨代表之聲:黨心連著百姓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0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新聞網訊 省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提高農牧業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組織化水平。青海農業耕地面積少、畜牧業發展水平低,農牧業現代化必須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現代農牧業發展之路。

  黨代會開幕以來,千方百計促進農牧業穩步發展、農牧民持續增收、農牧區和諧繁榮,是來自基層的黨代表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聽了《報告》,我們更清楚咋帶領群眾致富了!”剛察縣泉吉鄉寧夏村黨支部書記、藏族代表張興隆説,2008年以來,寧夏村先後被確定為州級農牧業集約化經營試點村、州級生態畜牧業示範村以及高原生態畜牧業示範村。在政府的幫助下,寧夏村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 85戶群眾全部加入合作社,建起了冬季母畜産羔和秋季羔羊育肥兩個基地,以出售母羊、羔羊和羊毛為主,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寧夏村實行以草定畜,不但農牧民收入提高了,而且有力減輕了草場壓力,有效保護了草原生態。全村人均收入從五年前的2700元提高到去年的6800元,今年預計會上升到7800元。

  “這五年,是農村牧區發展最快、變化最大,農牧民得實惠最多的五年。”興海縣溫泉鄉長水村支部書記普洛加説。自2006年國家實施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後,長水村100戶牧民放下牧鞭,遷入集鎮,國家不僅每年給每戶發放補助,而且還投入300萬元建起近6000平方米的綜合市場,使這100戶搬遷牧民全部脫離了牧業轉入二三産業,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616元。普洛加表示,回去後一定將黨代會的精神原原本本地傳達給鄉親們,同時要引導群眾進一步發揮地處國道邊集鎮的優勢,向二三産業轉移,使牧民的生活再上一個新臺階。

  “遊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態獎補機制、新型農村醫療、農村養老保險……這幾年,好事全都落到了牧民頭上。”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東灘村黨支部書記、蒙古族代表曲永清説,“在國家和省上項目的帶動下,如今村裏修路架橋、給合作社配發一整套的生産機械,牧民的生活直線上升。從2007年人均收入5400多元,到2011年的1.33萬多元,收入整整翻了一番多。”

  來自海東地區的黨代表樂都縣壽樂鎮土官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元才激動地説:“近幾年我們農民享受黨的政策最多,實惠最明顯。”

  人多地少,以生産無公害蔬菜,打造樂都興業蔬菜品牌的土官口,在蔬菜生産上正朝著農業規模化方向發展。現在全村共有170棟暖棚,已流轉鄰村土地130畝。黨代會後,王元才計劃加大農民的勞動技能培訓,並在西寧開了6家生産無公害蔬菜直銷店,使樂都辣椒等蔬菜成為全省的品牌産品。 (作者:羅連軍)

熱詞:

  • 黨代表
  • 黨代會
  • 寧夏村
  • 報告
  • 黨心
  • 基層
  • 黨支部書記
  • 持續增收
  • 草原生態
  • 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