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齊魯晚報記者張剛根扎基層 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9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做記者,就要像張剛一樣踏踏實實,貼近老百姓生活和現實社會,不浮誇、不浮躁。”18日,中央及省內各大媒體刊登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本報記者張剛踐行“走轉改”的事跡後,引起各界反響,不少市民致電本報,表示為有張剛這樣的記者而感到高興。

  繼17日新華社發表通訊報道張剛成長之路後,18日,人民日報以《衚同記者平民情——記齊魯晚報社區記者張剛》為題,大篇幅報道了張剛及張剛大篷車團隊的事跡;《中國青年報》以《“衚同記者”張剛:轉念天地寬》為題對張剛同志在社區採訪工作中不斷創新的精神給予極高評價。其他一些中央媒體及省內主流媒體也都大篇幅報道了張剛的事跡。

  “張剛值得學習,這個孩子真是好樣的。”青年公園廣場社區居委會主任何希梅毫不掩飾對張剛的喜愛之情,12年前,張剛第一次到社區時,一句親熱的“何姨”就把她的心叫暖了。之後,他們成了忘年交。十多年來,目睹張剛的成長,何希梅很是欣慰。“記者就要像張剛一樣踏實,實實在在地為老百姓説話,為老百姓做事。”

  而齊魯志願者、兵媽媽齊亞珍也為張剛的成績感到驕傲。與張剛結識十多年,她最深的感受就是“這孩子樸實、踏實,有責任心”。熱衷於公益活動的齊亞珍一直積極參與張剛大篷車舉行的活動,成了首批齊魯志願者,“的確受到了張剛的感染,他對社會的那分責任心讓人感動。”

  跟蹤採訪張剛三天的中國青年報記者鄭燕峰則更多的是深思。“這不僅僅是一個記者下基層那麼簡單,”他説,張剛以及他的團隊不但下基層,並且是天天下基層,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著腦子、帶著責任和愛心下基層。“他的一句話很打動我,他説作為一個記者,不是站在船頭做瞭望者,而是像一條路、一爐火、一座橋。這對我們媒體人是一種啟迪,也是一種新的定義。”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傳播研究所所長馮煒一直關注“張剛現象”,他説,張剛十幾年來一直走街串巷關注民生,“這個方向不管是從學術還是從職業精神上,都是值得肯定的。”

  “從學術教育上看,不論哪個層次的記者,都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做當地新聞。”他説,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兒,腳踏實地地融入當地民生生活,才是成就一位記者的重要途徑。

  同時,他表示,另一個值得稱道的是張剛及其團隊一直堅持的公益活動。“借助齊魯晚報這一主流媒體來做公益的事情,不僅成就了張剛這個人,也提升了整個報紙的品牌美譽度。”

  “張剛和張剛大篷車的社會意義,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全國人大常委、全國勞模、全國道德模範許振超説,那就是在大家都在熱衷於去搞搶眼球的東西的時候,齊魯晚報張剛大篷車已經在默默地去做、去實際解決民生難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其職責不僅僅是客觀報道客觀反映,還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社會工作者,實地去做。張剛大篷車正是通過踏踏實實為百姓服務,在百姓和執政者、管理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受到百姓的歡迎。

  而本報也再次下發通知,要求全體采編人員進一步認真學習張剛團隊的精神實質,真正把“走轉改”活動,變成報社采編人員增強社會責任,樹立正確新聞觀、價值觀,努力為人民、為社會謀福祉的具體而生動的新聞實踐。

傳媒沙龍新銳網站CEO系列訪談

熱詞:

  • 許振超
  • 中國青年報
  • 新聞工作者
  • 采編
  • 認真學習
  • 客觀報道
  • 社區居委會主任
  • 品牌美譽度
  • 新聞實踐
  • 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