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袁欣代表:保持創新活力需要制度保障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9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一步激發各類企業創新主體活力,強化國有企業創新導向,促進民營企業增強創新能力,支持跨國公司、外資企業在滬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其與本土機構開展科研合作。——摘自《在中國共産黨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也瞧不見卡車的頻繁進出,走進位於金橋開發區的上海貝爾,安靜是給人的第一印象。這片安靜的土地其實活力四射:這幾年,上海貝爾已成為母公司阿爾卡特朗訊最重要的全球研發基地之一,TD-LTE-A、高容量PON等多項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也許正因如此,上海貝爾的掌舵人袁欣代表格外關注黨代會報告中的“創新”二字。在他的眼中,企業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微細胞”,倘若每一個“細胞”都具有充足的創新力,整座城市自然生機勃勃。

  在袁欣看來,良好的制度,是保障企業始終保持創新活力的根本。10年前,上海貝爾與外資合作方升級為全球合作之時,在具有法律效力的章程中明確了中外雙方“技術共享”的合作模式。他説,從“技術轉讓”變成“技術共享”,意味著技術不再是單向引進而是雙向流動。一方面,外資合作方開放其全球技術庫,上海貝爾可以全面共享所有的産品和技術;另一方面,上海貝爾研發成果歸自身所有,並可在全球推廣應用。

  這個制度的確立,大大激發了上海貝爾本土研發的積極性。如今,上海貝爾的研發隊伍已從10年前的1000多人擴張到如今的6000余人,佔員工數的40%,公司還把每年銷售額的10%投入到研發上,目前,上海貝爾人均專利數位居外資合作方全球研創中心首位,且連續五年摘冠。

  “企業應當成為創新的主體,但要讓企業始終保持創新的活力,需要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態圈’。”袁欣認為,政府、企業、研究所、大學是構成“創新生態圈”的必備要素。在“生態圈”內,各要素間應當保持良好的互動。比如上海在智慧城市、生態城市建設以及城鄉統籌發展中,可以鼓勵跨行業、跨領域的企業、院校、研究機構進行創新成果的交流分享及應用,“跨領域的頭腦風暴,是創新不竭的源泉。”

熱詞:

  • 上海貝爾
  • 袁欣
  • 阿爾卡特朗訊
  • 企業創新主體
  • 生態圈
  • 創新成果
  • 細胞
  • 制度保障
  • 創新能力
  • 技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