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晚報:羅公駕鶴 長城永在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9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於5月14日駕鶴西去,享年88歲。失去了這位保護中華文物的泰斗級人物,我們無不為之哀痛不已。我曾經採訪過羅老,並跟隨羅老的足跡多次踏勘北京地區長城。回首往事歷歷在目,眼前不時浮現出他的音容笑貌。  羅先生被公認為“長城保護第一人”、“萬里長城第一人”。我認識羅老就是從保護長城開始的。1984年,北京晚報、八達嶺特區辦事處等單位聯合發起“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這一年,我的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與長城有關的人與事進行,從最初的創意,到請示市領導、中央領導批准,再到實地調查長城損毀情況以及擬寫活動啟事和采寫《巨龍在問我們……》報道,説來話長。1984年7月5日消息見報後,7月6日在本報一版刊發我采寫的人物專訪:《長城專家羅哲文談長城修繕問題》並配發羅先生的照片。當時,北京晚報每天只有4個版,一千多字的專訪已然是長文章。  這篇專訪詳細記述了羅老回憶解放後第一次修八達嶺長城的往事。羅老説:“從1952年開始修,1953年國慶就開放了。當時,國家正百廢待興,財政困難重重,卻專門撥了10億左右人民幣──折合現在(1984年)10萬元。我記得騎著毛驢來到八達嶺時,這裡是一片荒野,周圍有幾間破房子,工作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一想到我們要修復的長城是代表中國的歷史文物,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  羅老不但高度讚揚“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活動“對子孫萬代都是大好事”,還對北京地區長城修復工作提出遠景構想。他説:“修北京地區的長城,也要分幾個步驟。例如,先修國內外影響大、可以很快開放參觀的重要地方。正在修的慕田峪長城是一個。八達嶺長城只開放南北4個城臺,太短了,人太擁擠。還有一個古北口長城,也應當修。這三個地方各有韆鞦。古北口長城地勢險要,氣勢雄偉;歷史上有戚繼光在這裡活動的遺跡;從旅遊上説,又是通向承德避暑山莊的一個中轉站,還可以和密雲水庫結合起來,下水乘船登山觀城,領略山高、水深、路遠、城險的奇趣。北京如果能花10年時間把這三處長城修繕好,以後有條件再連成一片,那就太了不起了!”後來近30年的北京地區長城修繕工作,基本上實現了羅老最初的構想。  記得當時市文物局古建處的胡新法、王效青、劉建業等同志熱情高漲,馬不停蹄地勘察、規劃,設計施工方案。所有方案最後都要由羅老點頭通過。羅老多次親自到準備修繕的地段,他那時已經近60歲了,走路上山比年輕人還快。我聽大家當面、背後都叫他“羅工”,大概是把羅先生當成“工程師”,似乎還不是今天的“羅公”稱謂。因為從沒有一個後生小子覺得羅先生“老了”,也就更沒有人叫“羅老”。有報道説,羅老年近九旬頭上仍有黑髮,我是完全相信的。羅老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他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了保護中國文化遺産的事業。  哲人仙逝,文物長存。羅公駕鶴,長城永在。羅哲文先生一生“潛心銳志,生死以之”,粹然儒者,風範後人。

熱詞:

  • 羅老
  • 羅公
  • 長城保護
  • 羅工
  • 工程師
  • 長城專家羅哲文談長城修繕問題
  • 巨龍在問我們……
  • 古北口
  • 古建
  • 八達嶺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