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鄉村教師17年傾盡家財買獎狀 被指缺失社會認同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東肇慶市一名鄉村教師杜偉新,17年間傾盡家財,購買“共和國之星”等各種證書200多個,花費超過10多萬元。這些支出佔了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了吃飯、抽煙和為母親治病,他幾乎把所有的錢都用在了獲獎上。家人稱他現在窮得只剩也下獎狀了,並呼籲有關部門查處騙人評獎。(5月17日《廣州日報》)

  從古至今,有識之士都十分重視發揮激勵機制的作用。韓非子在《八經》中言:“賞莫如厚,使民利之;譽莫如美,使民榮之”;鄧小平認為獎懲制度“重在鼓勵,重點在獎”。於是,榮譽成了人見人愛的“香餑餑”,成了僧多粥少的稀罕物。榮譽的生命力,就在於稀缺性;當榮譽氾濫成災,激勵機制也就被抽離、掏空了意義。

  市場經濟條件下,精明的商人從來都不缺乏靈敏的嗅覺和犀利的眼光,他們總是善於發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符號,進行商業化運作。“共和國之星”也好,“國際傑出專家”也罷,批量生産的“高帽”,只不過是一個又一個“誘餌”,引誘那些對榮譽趨之如鶩的“魚兒”。

  在精心編織的騙局面前,上鉤者大都是一些弱者。虛榮心作祟也好,成就動機驅使也罷,每一個受騙者的背後,都有著錯綜複雜的理由。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杜偉新對詩歌情有獨鍾、如癡如狂,先後在各類報刊發表了700多首詩歌。生活在虛構的想象世界的他,迫切地需要真實的生活世界的認可;而五花八門的“榮譽”,層出不窮的“表彰”,就成為他通往認同之路的墊腳石。

  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要。如果這些需求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滿足,長期處於一種壓抑狀態,內心的緊張就會持續併發酵,導致心理失衡和行為失控。“獲獎專業戶”一意孤行的背後,是社會認同的匱乏。他太需要自己的觀眾,太需要被“圍觀”;在別人看來不可理喻的事情,他卻孤獨地樂在其中。

  在杜偉新的身上,也許隱含著一個群體或階層生存狀態的複雜信息和集成符號。鄉村教師像一根上緊了的發條,既面臨著生存困境,也面臨著素質難以提升的發展困境。更為關鍵的是,由於待遇低,社會認同不高,鄉村教師也面臨著地位困境。超負荷的工作任務,沉重的生活壓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心理負擔日積月累,必然會導致偏差行為。

  面對“獲獎專業戶”,不論是不聞不問,還是冷嘲熱諷,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法治建設,讓騙人評獎無處遁形。另一方面,我們要推進社會工作服務,為鄉村教師提供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正。(楊朝清)

熱詞:

  • 鄉村教師
  • 榮譽
  • 獲獎專業戶
  • 魚兒
  • 誘餌
  • 香餑餑
  • 表彰
  • 圍觀
  • 廣州日報
  • 共和國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