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港珠澳大橋攻克跨海隧橋十大挑戰 填補國內空白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8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網絡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海中人工島如何快速成島、海底隧道怎樣止水更可靠、隧橋主體結構在120年的壽命週期中能否“可維可達”……日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南通召開了階段性科研成果現場報告會,500余名科研人員協同創新攻克這一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面臨的十大技術挑戰。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海域,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備受國內外關注,工程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建設。

  港珠澳大橋工程涵蓋了路、橋、隧、島等各項工程,建設條件複雜、技術難度高,涉及多學科、多專業、多層次技術。港珠澳大橋工程在實施過程中面臨十大挑戰,即海中人工島快速成島、隧道基礎處理與沉降控制、隧道管節的沉放施工與施工窗口、大規模工廠化製造、海上埋置式承臺施工、水下結構止水技術、長大鋼箱梁橋面長壽命鋪裝體系、海上施工安全與緊急救援、海上測量與控制、主體結構的“可維可達”。

  “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于2010年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啟動實施。項目共設五大課題、19個子課題、73項專題,有27家企事業單位、500余名科研人員參與其中,研究團隊集合了設計、施工、業主、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多方科研力量。

  項目實施以來,各課題單位協同創新,支撐設計類、建設管理類和産品裝備類課題研究陸續完成了階段性成果,有力地保障了港珠澳大橋工程的設計與施工。

  目前,“高水壓下120年設計使用壽命止水帶”研究成果已通過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技術與産品可滿足港珠澳大橋120年設計壽命要求,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該産品的問世將打破荷蘭特瑞堡公司産品壟斷國際市場的格局,從而有利於降低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高水壓止水帶採購成本,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由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項目研究研製的世界體量最大、升降能力最強、整平精度最高的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設備已順利完工;根據課題二“外海厚軟基橋隧轉換人工島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理論研製的砂樁船已在東人工島區域完成了工藝性試驗及典型施工,成功應用於大橋的島隧工程;而“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結構120年使用壽命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已在混凝土耐久性設計、長壽命高性能混凝土配製以及沉管混凝土防腐蝕與控裂等技術取得重要成果。(編輯 張穎)

  作者:張曄

熱詞:

  • 港珠澳大橋
  • 止水帶
  • 沉降控制
  • 隧橋
  • 砂樁
  • 填補國內空白
  • 高性能混凝土
  • 人工島
  • 可維可達
  • 高水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