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臨漳:佛造像印證鄴城佛教文化中心歷史地位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18: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城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城網5月17日訊(吳麗芳)今年年初,鄴城考古隊在位於河北邯鄲市臨漳縣的鄴城遺址內,發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造像埋藏坑,共出土佛造像2895件和造像碎片數千件。專家考證認為,這些佛造像充分印證鄴城作為六朝古都,在北朝晚期中原地區佛教文化傳播中心的歷史地位。

  鄴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現在臨漳縣西南13公里的漳河北岸。自東漢末年以來,鄴城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個朝代的都城,居黃河中下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達400餘年,素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譽。

  1983年以來,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研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持續不斷地對鄴城遺址開展考古勘察。據社科院考古所何利群博士介紹,今年1月,考古隊在臨漳縣習文鄉北吳莊附近,勘探發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

  如此“海量”工藝精湛、造型精美的佛造像,為何會出現在鄴城遺址內?何利群博士説,這些佛造像多數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充分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為北方中原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中國古都學會常務理事、古鄴文化研究會會長鄧中堂認為,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在鄴城傳播發展曾經經歷過一段輝煌的巔峰時期。自後趙開始,皇帝石勒信奉佛教,在石勒、石虎尊崇和推廣下,佛教活動在中原迅速興起,在後趙國都鄴城興盛無比。受皇家信佛影響,鄴城信奉佛事的人日益增多,不少人以信佛為榮,紛紛出家為僧。

  鄧中堂説,北齊時期,皇帝高洋、高緯也大興佛教,再次把佛教活動推向頂峰,鄴城也成為全國佛教傳播活動中心。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政權,因皇家崇佛,全國有寺廟4萬所,僧尼300萬人,佔全部人口的七分之一還多,僅鄴城附近就有僧尼8萬,寺院近900所。北周武帝在全國發動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使佛教遭受到巨大浩劫,鄴城佛寺也遭到空前摧毀。

  關鍵詞:佛造像,鄴城,佛教,文化

熱詞:

  • 佛教文化
  • 歷史地位
  • 1983年
  • 佛教造像
  • 佛教傳播
  • 鄴城遺址
  • 文化研究會
  • 文化藝術中心
  • 考古隊
  • 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