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想起天津兩位大師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17: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渤海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看微博才想起來,馬三立大師去世已經整整九年,我想在這裡懷念這個可愛可親的老頭兒。

  馬三立開創了平民相聲的口語化和生活化,最重要的是沒有上韻的口白,節奏不連貫,好像總是在想,可聽起來卻那麼自如大氣,現如今這樣的表演鳳毛麟角。

  我們現在輿論有個誤解,就是現在年輕人説的相聲比過去的大師受歡迎。實在説,相比較而言,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大,與侯寶林、趙佩茹、馬三立都是無法接壤的。特別是相聲文化的底蘊,以及火候和基本功。很多年輕人一説相聲裏的貫口就能看出來,快而不清,亂而不美。我曾經借著做節目討教了李伯祥很多故事,比如為什麼侯寶林選了他給侯耀文當帶拉師弟,侯寶林跟李伯祥師父趙佩茹的關係,以及他對劉寶瑞的高度評價。從李伯祥講的能體味出,過去大師們對基本功的訓練是從小就開始的,可謂童子功。李伯祥説,他們從小就舉著一張白紙練習吐字,不允許白紙上有唾沫星子。

  這麼多人説過《扒馬褂》,包括很多青年演員,我認為最好的還是郭榮啟、趙佩茹、馬三立那版。他們的表演敘述風格一絕,談笑風生中的表演,讓觀眾覺得他們在聊天。這點,年輕演員是很難學到的。應該説,當下一大批青年人熱愛相聲是件極大的好事,他們吸引著大批年輕觀眾。但我也有很大憂慮,那就是應該像馬三立這樣的大師多學習,千萬別把相聲説淺了説白了説俗了説歪了。我親耳聽到一個青年相聲演員聊天時説,相聲有嘛,不像你們説得那麼複雜,我站在臺上就能把觀眾説樂了。聽罷,我一身的汗。

  駱玉笙去世算起來已有十年,我是喜歡駱派京韻的。她老人家在世時,我就説是她的迷,等於現在的粉絲。但我想要聽聽駱玉笙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唱的《醜末寅初》,那才是駱派的精髓,速度和節奏都比她後期的要快,而且聲音很是清亮,處理得也很緊湊。可惜現在學習駱派的都是學習老人家七十多歲的風格,天津話講“走畸”了。

  我在微博上説出這個觀點後,有的朋友認為,前期的駱玉笙有劉派的痕跡,後期的駱玉笙歷經了滄桑,清亮中加入了深沉委婉,這時才形成我們習慣的駱派風格。我不太同意,駱玉笙到了晚年必須這麼唱,因為氣力和年齡的關係,論真正成熟還是她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雖然有劉派某些痕跡,但十分動聽悅耳,富有成熟的藝術魅力。我憂慮現在沒人研究駱派,或者説駱派正處在都喜歡唱,但卻沒人琢磨的時期。當然,不光是駱派,京韻大鼓中劉派和白派不也一樣嗎?前不久我聽了趙學義的白派《孟姜女》,感覺韻味十足,真是一種享受。

  天津是曲藝之鄉,兩位大師在九泉之下也盼望著我們能在這塊沃土上培育出新的大師。

熱詞:

  • 大師
  • 馬三立
  • 駱玉笙
  • 天津話
  • 李伯祥
  • 侯寶林
  • 孟姜女
  • 貫口
  • 扒馬褂
  • 醜末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