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自私的人心靈很空虛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7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生命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深心理諮詢師 劉寶鋒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近日,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在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學》專題研討會”上語驚四座。

  這一言論,就像引爆了一顆敏感的定時炸彈一樣,不僅引起眾多與會者的共鳴,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微博上迅速被轉發。它引起的思考和爭論,也在持續發酵……

  在我看來,這話説得並不誇張,可這種情況的發生,卻是複雜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很多身陷“利己主義”漩渦的人,也稱得上是受害者。一方面,功利性教育的誘導。家長的望子成龍,生存就業壓力的增大,“趨利實用”社會風氣的引導,逐漸讓人們眼中只能看到“功利”這兩個字。這一切,不僅讓我們付出了鉅額的時間和金錢,更是失去了人際之間的互幫互助、相互信任。另一方面,社會發展使人失去“人情味”。教育的功能,在於培育具有健全人格、獨立精神和社會擔當的人才。然而在社會越來越專業化的要求下,我們根本無暇顧及心身的全面發展。為了生存、生活,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局限在十分狹小的空間。雖然越來越聰明、腦子越來越靈活,但是很多人卻缺乏對生命的真切體驗,害怕面對挑戰,也不願走出熟悉的環境。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利己”並沒有對錯之分。但是超過了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有害的自私自利。而這種自私,不僅會讓人變得冷漠無情,而且可能會讓內心逐漸空虛、迷茫,最終不僅沒有朋友,也會失去信仰和方向。

  因此,就像古人所説,只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才能超越自我,到達自利利他的境界。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傳統概念,讓每一個人明白,只有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培養健全的人格。此外,通過“內省”,經常對自己的心態和行為進行觀察,多幫助他人,在做好事的過程中,體驗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樂趣。最後,整個社會也要創造適宜的人文信仰環境,樹立可供學習的榜樣,促進心靈的健康成長。

熱詞:

  • 人情味
  • 修身
  • 功利
  • 利己主義
  • 理想大學
  • 心理諮詢師
  • 家長
  • 健全人格
  • 北京大學
  • 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