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天災不是"問題工程"的遮羞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3日上午,湖南省平江縣境內一座名為永固橋的三孔石拱橋被山洪衝垮。在垮橋現場,有記者發現,橋梁碎片中未發現任何鋼筋。當地官員回應:初步來看,橋梁不存在質量問題。

  專業性的問題,本應由專業人員經過專業調查分析,再給出結論。“永固橋”剛垮塌了一天,專業調查還未展開,只是憑肉眼“初看”,平江的官員就説“橋梁不存在質量問題”,這倒是不乏權力性,但有多少專業與嚴謹性?這除了讓人心生疑竇外,更令人納悶:面對民生問題時,某些官員為何沒這麼迅速乾脆、總是要“研究再研究”?

  汶川地震四週年祭剛剛過去,還記得在重建災區時,高層著重強調“要把學校建成最堅固和最安全的地方”。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對地震中學校的死傷情況慘重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不把責任全推給天災,也顯示出一種理性。必須承認,不少學校要麼年久失修,要麼建築質量不盡人意。天災是慘烈的,但天災不是遮羞布。即便沒有天災,問題建築依然是短命的,是蘊含相當隱患的。一些天災過後,殘垣斷壁中缺少鋼筋,甚至拿蘆葦桿冒充鋼筋,恰恰表明了一些工程的豆腐渣屬性。

  再看本例,山洪的確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外力”,但這並不表明垮塌的“永固橋”一定不存在質量問題。現代工程技術要求,在工程設計之初,必須考慮自然災害的因素,將建築的抗災性融入到設計中,運用可靠的技術與過硬的施工增強建築的堅固性,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永固橋”已然名不符實,但大橋質量與洪災的關係必須禁得住推敲。

  不禁聯想到位於河北趙縣的趙州橋。趙州橋建於隋代,在建成的約1400年裏,它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1963年水災,大水淹到趙州橋橋拱的龍嘴處,當地老人回憶,站在橋上都能感覺到橋身很大的晃動;1966年3月8日邢臺發生7.6級地震,趙州橋距離震中只有40多公里……在一次次大災面前,趙州橋都安然度過。趙州橋的設計精巧、工藝精湛,令今天的人們仍為之驚嘆。同樣是“空腹式石拱橋”,“永固橋”已然消失,趙州橋卻以事實證明了1400年前的工匠的技藝與良心。面對趙州橋,今天的某些人難道不臉紅?

  目前,沒有人斷言“永固橋”一定是豆腐渣工程。但是,必須有專業人士充分調查,拿出切實的證據,來澄清垮橋的真相。不能敷衍一句“非質量問題”,就試圖矇混過關。

熱詞:

  • 永固橋
  • 工程設計
  • 石拱橋
  • 山洪
  • 學校
  • 空腹
  • 隋代
  • 汶川
  • 建築質量
  • 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