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一家言:影視劇為何愛改編?(圖)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6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甘肅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失戀33天》劇照

  隨著《失戀33天》《步步驚心》等影視劇的熱播,網絡小説已經成為影視劇改編的香餑餑。

  為什麼那麼多影視劇編導喜歡上改編網絡文學作品了?恐怕不只是跟風,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出於商業考慮。近些年網絡文學作品十分流行,早已搶了傳統文學作品的風頭,在去年的茅盾文學獎評選過程中,網絡文學引出的話題幾乎蓋過關於傳統文學作品的議論。網絡文學更是很多年輕人的閱讀首選,也就是説,網絡文學本身對年輕人相當有吸引力,凡跟網絡文學有關的就容易引人關注。因此,影視編導愛上網絡文學可以説是借雞生蛋,無論成功與否,眼球肯定被吸引一大片,也方便製造噱頭在網絡上傳播,不費多大精力就可能搶佔娛樂頭條,可以吊足觀眾的胃口,推介宣傳事半功倍。年輕人又是消費興趣較高的群體,這樣一來,票房有保證,影院也樂意,收視率能提升,廣告也值錢,電視臺更高興。網絡文學改編成影視劇,皆大歡喜呀。

  然而,這種改編風對影視劇恐怕不只有利,弊端也是明顯存在的。其實不僅是改編網絡文學,如果大家多留意一點的話,應該不難發現,我國大多數影視劇都屬於改編的,包括幾個比較有影響的著名導演拍出的電影也多是改編劇。這恰恰暴露了影視原創編劇的困窘,我們的編導實在太缺乏創新精神了,簡直患上了“改編依賴症”。有編劇抱怨“20年來,他創作的20部劇本,只有一半變成了電影”,可好萊塢的編劇呢?“平均20部簽約劇本裏,只有一部能被搬上大銀幕”。這樣一對比,我們就看到,中國的編劇不大願意承擔創作風險,而改編的風險相對要小一點,也就不肯花費精力拋開改編而為電影寫出純粹的劇本。可改編往往受原著的限制,就不能體現完全屬於編導自己的個性,作品的新意是要打折的。

  且不説網絡文學或其他原著作品本身質量優劣,戀上改編的編導們不只是自身的創作能力值得懷疑,他們的藝術涵養以及思想恐怕也欠缺分量。回頭看看,無論什麼題材被改編都是一路娛樂噱頭,哪怕明明是一個悲慘得讓人心痛的故事,公眾得到的信息也全是娛樂化的八卦,商業味濃得嗆人。這些編導究竟有沒有藝術良知?偏愛改編也不是錯,但經典名著也沒見幾部被改編成經典影視的。要説“改編”是一種走捷徑的把戲,我以為並不過分。

  我想,大概正是這些因素,才導致國産劇不僅難以鬥得過進口片,而且也不大容易走出去闖世界。所以,建議影視劇的編導們還是虛心聽聽好萊塢“編劇教父”羅伯特 麥基的忠告吧:“中國的編劇應該和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編劇一樣,首先該為理解生活本身而奮鬥,創作要從人生經驗和生命體驗出發,而不是循環利用陳詞濫調。”

  作者:馬長軍

熱詞:

  • 改編
  • 影視劇
  • 網絡文學
  • 編導
  • 編劇
  • 作品
  • 創作
  • 失戀33天
  • 步步驚心
  • 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