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泥腿教授”牟成文的鄉土情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1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牟成文在湖北農村勞動。華軒 攝

  一張床、一張桌子、一把坐凳。這恐怕是當下中國偏遠農村裏最簡約也最奢侈的辦公條件。

  2008年3月11日,沿著坑坑洼洼的崎嶇山路,顛簸了數小時的車子終於“到站”了。風塵僕僕的牟成文,提著行李走進他將安身落腳的辦公室──湖北省鐘祥市東橋鎮永隆村村部。所謂村部辦公室,其實就是牟成文的個人宿舍。

  一個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大學教授,為何跑到窮鄉僻壤的農村工作?“城農互聯,結對共建”。2008年2月27日,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教授牟成文接到學校通知,要他參加湖北的新農村建設:除了要對農村進行調研,還要解決插秧、修渠、籌資、規劃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當初學校原定3個月的服務時間,牟成文一幹就是5年。

  1500多個日夜的鄉村生活,牟成文儼然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從2009年開始,牟成文便每週坐大巴回校上課,有時來不及換沾滿泥巴的衣褲和鞋子就走進教室,學生親切地稱他為“泥腿教授”。

  大學課堂裏的“下裏巴人”

  “下鄉是農民,上臺是教授”,用這句話形容牟成文的角色轉化,也許再恰當不過了。

  2008年3月16日,一名中年男子在武漢市宏基客運站前叫住牟成文,稱自己正在招去溫州工作的工人,“還差最後兩個名額了”。牟成文很納悶,謝絕對方的好心後,介紹了自己的身份。

  “大學教授?還是華中師範大學的教授?”招工者不信,勸他“人不要為了面子活著”,讓他哭笑不得。

  回到家看到鏡子中的自己,牟成文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招工者看中:蓬頭垢面、鬍子拉碴,完全沒有大學教師的樣子。當時,牟成文僅僅在湖北鐘祥市永隆村住了5天。

  5天只是一個開始。在永隆村的村民看來,5年來牟成文更像一名地道的農民:他和村民一起下田勞動,像村幹部一樣為村裏招商引資。時間長了,大家都把他當成了“自家人”。

  而他很多時候留給學生的印像是:穿著來不及換下的沾滿泥巴的衣服、鞋子,在課堂上講解馬克思、黑格爾、福柯等哲學大師的著作,因此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泥腿教授”。

  2009年,牟成文開始兼帶研究生,對他來説,“不忙是假的”。一邊忙著永隆村新農村建設和調研,一邊是需要上課和指導的學生,兩者都是他的工作。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每個星期牟成文都要乘坐長途客車往返鐘祥和武漢。“很多時候,我一齣長途汽車站,就直奔教室給學生上課,上完課又要急著趕回農村。”他説。

  這樣兩地折騰的日子,擱誰身上都難以接受。事實上,剛得知要下鄉工作時,牟成文也曾猶豫過、抱怨過。他的研究方向是國外馬克思主義,這一研究領域對文本和經典的閱讀要求很高,而農村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另外,下鄉意味著他對家庭投入的時間將大大減少,也無力兼顧女兒的教育問題。但最終,他還是接受了在農村的工作,一門心思當起“農民”。況且,在“農民”、教授兩者角色轉換中,凡事較真的牟成文更是做得遊刃有餘。

熱詞:

  • 牟成文
  • 農民
  • 鄉土
  • 泥腿教授
  • 自家人
  • 2008年
  • 學生
  • 永隆村
  • 上課
  • 華中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