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廣州組特殊參觀團 請市民親歷“垃圾圍城”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1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14日,在廣州市番禺區火燒崗垃圾填埋場,工作人員在填埋打包好的垃圾。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從不堪重負的垃圾填埋場到垃圾循環利用的生態園,從千余垃圾車進場排長龍到小區有效實施分類垃圾,14日,廣州市政府職能部門、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網友、媒體一起與垃圾進行了有趣的一日遊,從垃圾源頭分類、中轉收運到終端處理,親歷了“垃圾圍城”的緊迫與突圍。

  14日,廣州市城管委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即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齊聚參觀垃圾設施處理開放日。首次開放日共組織了80名社會各界代表參加。

  據廣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貴指出,垃圾處理開放日活動旨在讓社會各界更客觀、更直觀的了解垃圾處理現狀,從而更充分、更深刻地認識我們所面臨的“垃圾圍城”困局,以更務實、更理智的態度共同面對,共商決策,共破難題。

  在廣州市番禺區火燒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堆積如山的垃圾讓參觀者們掩鼻而逃的同時也頓感心情沉重。建於1989年的番禺火燒崗,日處理1800噸垃圾大大超過了它的運行負荷能力。據現場管理人員李偉強介紹:“20年前用作垃圾填埋場時,這裡還是一個深潭,現在卻像蓋高樓一樣,垃圾填埋的高度早已超過了周圍的山頭,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來的設計填埋能力,不堪重負。”

  這種“垃圾圍城”的窘迫,即使是在屢獲殊榮的廣州市最大的垃圾終處理地──興豐垃圾填埋場也讓人難以感到輕鬆。記者在現場看到,千余垃圾車進場排長龍,每日8千噸垃圾要等著進場處理……

  而在廣州市黃埔區大田山生態循環園,參觀團似乎看到了“垃圾圍城”的突圍之路。在大田山生態循環園,有漫山遍野的綠油油的生態蔬菜,還有無公害養殖的豬、鴨、鵝、大鴕鳥和孔雀在園內自由歡快成長。

  據城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全國首座為垃圾出路而設計的生態循環園。該園可把佔垃圾總量50%的廚余垃圾和果蔬垃圾等有機垃圾進行好氧堆肥處理,形成肥料後供植物作有機肥使用,或將餐廚垃圾進行厭氧發酵,産生沼氣作為燃料或發電利用,沼渣形成肥料,沼液作為液態肥。用有機肥進行無公害有機蔬菜種植,再供應飯堂和家庭使用,重新進入人類的生活,逐步形成一條可循環的有機生態鏈。

  許多網友和市民參觀後感慨萬千。市民余洋説:“垃圾圍城危機,人人有責,我們每個人只有做好垃圾分類,把可回收物分揀出來資源再利用,才能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盡一份微薄之力。”

  據悉,近日,廣州市市長陳建華還將親自召集參加設施開放日的媒體、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及網民代表召開垃圾處理座談會,共商“垃圾圍城”突圍之路。

熱詞:

  • 垃圾填埋場
  • 好氧堆肥
  • 垃圾分類
  • 廣州組
  • 垃圾進行
  • 無公害養殖
  • 垃圾圍城
  • 衛生填埋場
  • 厭氧發酵
  • 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