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聊城山陜會館"陜西味"濃 鐘樓鼓樓碑林一應俱全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部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媒體採訪團來到聊城山陜會館。

“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媒體採訪團來到聊城山陜會館。

  西部網訊(記者 李婷)今天(5月14日),“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媒體採訪團來到聊城山陜會館,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陜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是距今269年前的陜西、山西駐聊城辦事處。它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雕刻藝術于一身,充分顯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讓西部網記者感到格外親切的是,會館內既有鐘樓又有鼓樓,還有碑林,很有古城西安的味道。

  戲樓墻上有演員“吐槽”詩句

  走進會館,過了戲台下的一道山門,便見華美的戲樓,戲樓坐東面西,與大殿對峙。戲樓後山墻中央有一條從戲台下穿過通往庭院的甬道,寬2.16米,高12.12米 ,入口處為磚雕垂花門罩。罩上方有石刻匾額“岑樓凝霞”四字。甬道左右各有一個石刻照壁,左刻丹頂鶴與蒼松,右刻梅花鹿及花草,均高2.08米 ,寬1.15米。照壁下有精緻的石刻插屏架,上有細膩的磚刻垂花壁罩,上飾琉璃制黃牡丹、綠麒麟和萬年青等。 戲樓的兩側是南北對稱的夾樓,兩側小間的二樓都開有東向園窗。這裡原為戲樓演戲時演員們的化粧室和休息室。

  至今在其墻上還可以看到從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到民國八年(1919),山西、山東各地的戲曲班社和教育部的易俗社,各個時期的演員們所寫下的對“戲東”、“班社主”不滿的詩句以及京劇、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劇種的120多個傳統劇目,對於研究中國的戲劇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鐘鼓樓鐘樓、鼓樓南北對稱,分列于夾樓外側。均為築于磚石方檯之上的單間二層重檐歇山十字脊式建築。二層各有12根檐柱承托著第一層屋檐。一層樓門西向。左為“鐘樓”,二層樓門南向,門楣上有石刻“振聾”橫額一方,兩側石柱上陰刻楹聯一副:其聲大而遠,厥意深且長。右為“鼓樓”,二層樓門北向。門楣上有石刻“警聵”橫額一方,兩側石柱上陰刻楹聯一副:當知聽思聰,豈可耳無聞。

  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陜西終南山

  聊城山陜會館建成後,歷史上先後進行過8次擴建和維修,維修所用木材多來自陜西終南山,工匠多來自山西汾陽府,建築風格儘量體現其地方特色。據現存16通碑碣記載,其中第4次維修從嘉慶八年(1803)到嘉慶十四年(1809),歷時7載,用銀49643.43兩。第5次維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銀18028.78兩。其建成後百餘年間,每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演戲以娛神。

  聊城山陜會館是歷史上聊城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見證。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融中國傳統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體。整個建築佈局緊湊,錯落有致,連接得體,裝飾華麗,堪稱中國古代建築的傑作。它的石雕、木雕、磚雕和繪畫工藝更是中國建築藝術的精品,對於研究中國的古代建築史、商貿史、戲劇史、運河文化史、書法、繪畫、雕刻藝術史以及清代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的産生具有極高的資料價值。

熱詞:

  • 山陜會館
  • 鐘樓鼓樓
  • 鼓樓
  • 鐘樓
  • 戲樓
  • 聊城
  • 碑林
  • 嘉慶八年
  • 石刻
  • 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