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黑龍江日報]一版 一網開江魚 虎頭搶“鮮”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10: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虎林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訊(馬梁木 岳慶萍 本報記者孫偉民)虎頭——全省重點旅遊名鎮。名鎮“名”在哪兒?開江魚搶了“鮮”。

 4月,冰封了數月的烏蘇裏江,由南向北順流開江。節骨眼上,江裏的“三花、五羅、十八子”,身價“撒了歡”:鰲花、同羅,600元一公斤,客人遠道而來,等著嘗“鮮”;就連平日尋常的鯉拐子、鯰魚球子,身價也“蹦”過了每公斤600元、160元。 而面對去年102萬人次的遊客接待量、3.1億元的旅遊總收入,人們不禁要問:是開江魚“火爆”了虎頭旅遊,還是虎頭旅遊“燉鮮”了開江魚?虎頭人作答:這都歸功於烏蘇裏江原生態。 虎頭是虎林市邊陲重鎮,在烏蘇裏江上遊,與俄羅斯隔江相望,上風上水,最先開江,佔盡“鮮”機:一到開江季節,鎮上“一床難求”、“一飯難求”,都是奔開江魚來的;全鎮30家“烏蘇裏江巧嫂”家庭旅館,每年開春,招牌也都是開江魚。2007年,看準“鮮”機的虎頭當地住戶包蕓蕓,在鎮上開了第一家家庭旅館,當年,她就在雞西市婦聯、市旅遊局舉辦的“烏蘇裏江巧嫂”農家飯大比武中奪得“金廚獎”,名聲大振,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包蕓蕓的“荷花居”飯莊已由開始只能接待一夥散客,到現在不同規模的旅遊團隊能隨時“安營紮寨”。

  “要説咱虎頭的開江魚呀,那名氣可是一年比一年大了!”包蕓蕓開心地笑著説,“今年外地遊客來得更多更早了……”

今年4月初還沒開江呢,一個20多人旅遊團,從七台河開中巴來虎頭吃開江魚。雖然沒能品上“魚鮮”,但“荷花居”飯莊的燉大鵝、鹹鴨蛋、蘸醬菜,還有香噴噴的大米飯,也都“喝飽了”烏蘇裏江水,“夠鮮”。

  在虎頭,看準了“鮮”機的,又何止“包蕓蕓們”!

 4月25日,天氣朗晴,江柳婆娑,記者登上了陳貴福的“小舢板”,體驗著虎頭人收穫開江魚的喜悅。“今年從4月11日起,就從源頭陸續開江了。”陳師傅今年68歲了,一身東北大漢的硬朗,雙槳“蕩開”了話匣子:“開江魚一直能持續到五一,虎頭一年的旅遊也開始升溫了,正好迎來了一年的旺季。這麼説吧,是開江魚的鮮美,讓虎頭的名更美!”按陳師傅的説法,開江魚至少把虎頭的旅遊旺季延長了一個月,他説,如果再做好“封江魚”這篇文章,那虎頭的旅遊旺季就不是3個月,而是半年了。 説話間第一網魚上船了,有青背白肚的鯰魚球子、銀光閃閃的鯽瓜子、帶著花紋的同羅,還有一種叫“鴨裏紅”的小魚,歡蹦亂跳,煞是喜人!陳師傅在江上蕩舟捕魚,老伴在家裏數票子,腰包鼓了,同時燉魚的手藝也更地道了。去年春天,一夥人在虎頭景區修路,吃了兩頓她燉的魚,連剩的魚湯都用塑料袋兜走了;今年開春,這夥人大老遠開車回來還要吃她燉的魚。“虎頭是個好地方,吃完開江魚,再去看看著名的虎頭要塞,全國首家二戰紀念園,美麗的珍寶島,多彩大濕地。包管讓你來了就不想走。”離開虎頭鎮,記者想著陳師傅的話,真有些戀戀不捨。

熱詞:

  • 開江
  • 虎頭要塞
  • 遊客接待量
  • 小舢板
  • 黑龍江日報
  • 烏蘇裏江
  • 同羅
  • 飯莊
  • 旅遊旺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