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羊城晚報:央行“放水”並非貨幣政策轉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8: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週末,央行宣佈,從5月18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各種解讀中,“貨幣政策轉向”的聲音尤為響亮,讚之者稱貨幣政策終於“走向寬鬆”,貶之者謂這是“糊裏糊塗的放水”。

  解讀應有據,不可憑臆測。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爐,投資、出口、消費和消費者價格指數均呈回落趨勢。在貨幣投放方面,4月份創出年內新低的信貸投放、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降至12.8%,比上月末低0.6個百分點。央行設定今年M2增長目標為14%,但從去年8月開始,M2增速始終低於這一目標。由此來看,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給商業銀行“放水”,確是順理成章之舉。

  人民幣存準金率曾于去年6月提高至21.5%,不僅史上所無,也為世所罕見。央行官員所闡釋的政策思路是:美聯儲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將引發熱錢流入新興市場,應對之道是“總量對衝”。也就是當短期投機性資金流入,央行通過一系列貨幣政策組合,包括外匯管理、存準金調整、公開市場操作等,將熱錢放在一個池子裏,不讓其氾濫到實體經濟中去;當熱錢撤離,就從池子裏放出去。如此操作,就可儘量減少資本異常流動對實體經濟的衝擊。

  從實際操作來看,央行最主要的“池子”就是存款準備金,也就是熱錢流入兌換成人民幣後,央行將被動投放的一部分本幣“鎖”在存款準備金裏。“池子理論”的是非功過暫且不論,按其邏輯思路,當熱錢撤離,央行就得“放池水”。從去年下半年起,隨著美債、歐債危機的深化和蔓延,中國的外貿順差和經常項目順差都在減少,央行此時不放“池水”,又更待何時?於是,從去12月至今,央行三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從貨幣政策來看並不屬於轉向,只能算是適時適度地預調和微調。

  由此可見,這一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應作過度解讀。下調0.5個百分點,釋放約4000多億元的流動性,就算有部分流入股市,但相對於滬深兩市超過20萬億的市值來説,心理作用遠大於實際影響。至於流動性增加後,或許有部分資金會變相流進房地産業,有學者斷言調控房地産“毫不動搖的説法變相否定了”,則是想象力驚人的誇張解讀。且不説新增流動性進入房地産最有可能是保障房領域,就説已公佈年報的75家房企,總庫存市值達到了9048億元,超過2009年庫存兩倍以上,而全行業的庫存市值有可能超過5萬億元———幾千億的流動性又能解誰家之渴?再説限購限貸政策未松,憑什麼認為是“變相否定”了調控政策?如此自作多情,恰好印證了那句經典反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一項政策,各自解讀,本是市場常態。然而,在對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各種解讀中,卻始終離不開“釋放流動性”,似乎央行放不放水、放多少水就是當務之急。至於銀行為何放貸減少、金融系統效率如何、實體經濟困難何在等等涉及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的真問題,幾乎淹沒在一片“放水”的眾聲喧嘩之中。對此,經濟學家馬光遠的連串質問可謂振聾發聵:“進出口數字難看,放水有沒有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來了,放水有沒有用?中小企業這幾年一直都很困難,放水有沒有用?”

熱詞:

  • 央行
  • 貨幣政策
  • 政策思路
  • 池子
  • 存款準備金率
  • 投機性資金
  • 實體經濟
  • 廣義貨幣
  • 規模以上工業
  • 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