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張嘉譯自曝醫生曾是兒時理想 演哭戲情感發自內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蝸居》中的宋思明,到《尋槍》中的熊闊海,再到《懸崖》裏的周乙,張嘉譯已然躍身成為國內一線男星中最炙手可熱的一位。在時下熱播的醫療題材電視劇《心術》中,張嘉譯穿上了白大褂,變身為藝術精湛,具有仁心仁術的神經外科醫生劉晨曦,鏡頭裏的劉醫生顯得平和、慈愛。接受記者採訪時張嘉譯説,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曾經把當醫生作為自己的理想,因此在看到“大師兄”劉晨曦這個角色後,就決心一定要演好這個具有“醫生”和“患者家屬”雙重身份的角色。

  劉晨曦這個醫生很“憋屈”

  導演楊陽在評價張嘉譯飾演的醫生劉晨曦這個角色時説,這是個悲情的角色。儘管藝術精湛,但面對身患腎衰竭的女兒,劉晨曦卻無能為力。他因為秉承“醫者仁心”,不願利用職務之便為女兒插隊提前獲得腎源,不得不面對女兒最終不治離去的傷痛。同樣身為父親,張嘉譯能夠理解劉晨曦內心的傷痛之深,所以他才能夠把這樣一位內心矛盾的醫生父親演“活”。

  記者:導演説你飾演的劉晨曦在《心術》中是個悲情角色,這怎麼理解?

  張嘉譯:我在戲裏有著雙重身份,既是深受同行和病患信任的醫生劉晨曦,同時也是一名“慈父”。由於一直忙於工作,而無法照顧患有腎病的女兒,甚至連女兒的腎源都找不到,最後只能讓女兒面對死亡。這種看著至親離去卻無能為力的感覺比“醫者不自醫”還讓人揪心。這應該是這個人物成為“悲劇”的原因。很多人會覺得身為患者十分“憋屈”,但在這部劇中我演了一個與病患一樣“憋屈”的醫生。

  記者:脫下周乙的“皮大衣”,穿上劉晨曦的“白大褂”,感受應該是全新的吧?

  張嘉譯:這是肯定的,每部戲都讓我有新鮮的感覺。周乙冷靜沉默、處事不驚,你看他永遠是淡定自若又捉摸不透的樣子。而劉晨曦的內心更柔軟、熱烈,表達情感的方式也更細膩溫情,並且堅守原則道德,以“仁心仁術”受到醫生同行和患者的歡迎。他們兩個完全是不同性格的人物。

  記者:兩個不同年代的人物,情感表達上也會有不同吧?

  張嘉譯:其實從《懸崖》到《心術》,年代、背景、劇本、服裝上有很大改變。在《心術》中,我體會到更多的是感情的無可奈何和生命的變幻莫測。劉晨曦這個角色演起來更費勁,但是很過癮。比如有場戲是我的女兒因患腎病死去的哭戲,當時我心裏真的特別難受,就哭得很激動。

  記者:你的戲路一直很廣,演過多種類型的角色,是刻意要求自己這樣的嗎?

  張嘉譯:一個演員的樂趣就是演不同的角色,去感受不同的生活。也許是我的運氣好一些,會去爭取。我記得有一次我看了個劇本,是地下黨題材的,我特別想演漢奸,但投資方不同意,主要因為形象不太符合,還是只能去演那個地下黨。我其實是喜歡去嘗試各種角色的。

熱詞:

  • 張嘉譯
  • 醫生
  • 劉晨曦
  • 心術
  • 哭戲
  • 情感表達
  • 懸崖
  • 內心
  • 白大褂
  • 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