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軍區某給水工程團創造7.8小時成井新紀錄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0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太陽炙烤著乾渴的大地,禾苗乾枯,人畜飲水困難……2009年至2011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旱情。

  北京軍區某給水工程團官兵堅決貫徹胡錦濤主席重要指示,視抗旱為打仗,把鑽桿當武器,在抗旱救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屢擔大任、屢創佳績,連續3年累計為旱區打出332眼水井,解決了714萬人的飲水難題。

  記者在團隊採訪時,多次率部出征的內蒙古軍區副司令員車華松自豪地説:“3年抗旱打井實踐,使我們這支被譽為‘草原水神’的部隊應急反應能力、給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取得的綜合效益正逐步顯現!”

  打井 速度──

  應急能力實現整體躍升

  一提起村頭的那口井,山東省蒙陰縣瓦子平村83歲的村民李寶國大爺連連讚嘆:“真沒想到,解放軍打井這麼快!”

  去年2月20日,一條消息在飽受乾旱之苦的瓦子平村不脛而走:解放軍要來打井!全村人頓時沸騰了,急忙張羅著歡迎解放軍進村。沒想到,北京軍區某給水工程團當天夜裏就開進了村裏。李大爺掐指一算,一千多裏地只用一天多時間就趕到了,難道真是神兵天降?

  第二天,李大爺特意起了個早,想到打井現場看看熱鬧,卻沒想到有一口井已經出水了。噴涌而出的汩汩清泉讓李大爺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裡可是有名的貧水區啊!太陽落山才開鑽,大清早就出水了。他捧起井水喝了一口,半晌才蹦出倆字:“神了!”

  這口井,從開鑽到出水僅8小時,刷新了團隊單井成井速度最快紀錄。

  抗旱救災之急,猶如火燒眉毛。早一刻打井出水,就能早一點解群眾飲水之急,就能早一點挽救成片的莊稼。正是懷著這種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給水團每次進入旱區,都不顧疲勞,連續作戰。鏖戰魯冀旱區120個日夜,官兵們頭頂烈日,汗灑大地,打井197眼,平均每天成井1.67眼,創造了單機月成井10眼等多項新紀錄,解決了10多萬群眾的飲水問題。

  時隔不久,貴州發生大面積旱災,給水團臨危受命,在短短5小時內,100多臺大型裝備和車輛全部裝載完畢,先頭部隊星夜奔赴貴州旱區。

  過去,全團出動一次往往需要一週時間準備。如今,短短數小時即可出發,原因何在?團政委黎勇一語道破:把每一次抗旱打井任務視為練兵實踐,就能有效錘煉部隊的應急反應能力。

  近年來,這個團為適應跨區遂行任務的要求,探索出“七車一組四配套”的野戰方艙裝備物資保障新路子。一個機臺7台車,從大型裝備到生活保障全部實現配套,高度集成,便於機動。同時,他們開發出執行多樣化任務數據庫,制訂完善11個應急預案,從完成集結到部隊展開,一張流程圖在手,何人幹何事、怎麼幹都清清楚楚。對此,官兵們有個形象的説法:就像拍電影,每個人演什麼角色、説哪些臺詞,人人心中都有數。

  經過3年抗旱打井實踐錘煉,該團應急能力建設實現整體躍升。在編制僅8部鑽機的情況下,最多可同時出動14部鑽機,打井數量由過去每年30眼左右,提高到2011年的227眼。在赴魯冀地區抗旱打井中,實現4小時完成卸載,2小時機動到位,4小時開鑽打井。

熱詞:

  • 打井
  • 成井
  • 北京軍區
  • 裝備物資
  • 方艙
  • 旱區
  • 新路子
  • 給水團
  • 抗旱救災
  • 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