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娛評:單憑誠意有缺陷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幾乎不知道有這樣一部電影上映。毫無疑問,這是我感興趣的那類電影,導演魏德聖的上一部作品《海角七號》把我感動得一塌糊塗,我信任他的作品,也喜歡他的電影風格。

  電影開場十幾分鐘,我就感到,這絕對是一部難得的上乘之作,但是隨著影片的逐漸發展,我也越來越擔心這部片子的票房表現。以我的經驗判斷,這部非常優秀的電影對於大陸觀眾而言,恐怕不是大眾類型的片子。同時,其市場運作顯然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更多時候,它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純粹的藝術片相對而言是小眾市場的産品,這就決定了這類影片應該如何考慮平衡收支。如果是大投入的小眾文藝作品,它的前景必然不容樂觀。如果是一部藝術片,又必須要大投入大製作,平衡的辦法必須是引入專業的市場專家參與到製片過程中。而《賽德克 巴萊》這部電影則有太多違背市場規律的地方,這促使它成為了一部叫好卻難叫座的影片。

  首先,片名存在問題,“賽德克”和“巴萊”是兩個概念,都是陌生名詞,完全沒有辦法通過片名對影片獲得任何信息。而且,“賽德克”“巴萊”這五個字未免長了些。既然陌生,不妨簡潔,這是市場營銷的常識,因為如果不能讓你的傳播對象在第一時間記住你,任何傳播策略都會失效。反思一下,《阿凡達》為何不用一個更長的名字?

  其次,全片從頭到尾都是濃郁的台灣原住民風韻,很好,但是如果用這樣的風格,臺詞就得更加精緻、精煉。有人跟我説,英文原片不是一樣可以得到很好的票房嗎?但是再怎麼説英語都不是陌生的語種。《賽德克 巴萊》通篇的原住民族語配上文藝的臺詞,還需要品味一下其中的內涵,對大多數觀眾未免強人所難了。

  我在觀片過程中確實很想把注意力投入視覺,但確實不能一絲一毫放鬆對字幕的關注。我也很想關注演員語調語氣上的變化,但是跟不上鏡頭切換的速度。當然,我會有興趣再去觀摩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多數觀眾應該不會這麼做。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一點。這部片子不乏亮點,許多橋段甚至頗為驚艷,但是我不認為這部電影進行了有效的市場導入和預熱。它的口碑、專題、片花、通告都匆匆忙忙,不夠系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會因為魏德聖這三個字而直奔影院,可惜導演還不足以構成強大的大眾市場號召力。《賽德克 巴萊》把全部預算投入到影片製作中,資金鏈無法順延到電影宣傳,只能説太遺憾了。

  魏德聖拍了一部誠意之作、經典之作,但是就整個電影市場的整體運作來看,該片又是一個殘缺的産品,這是我非常不願見到的。

熱詞:

  • 賽德克
  • 賽德克
  • 巴萊
  • 片子
  • 太陽照常升起
  • 臺詞
  • 觀眾
  • 導演
  • 小眾
  • 藝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