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設中國版母親節的想法有點狹隘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4日 04: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已將五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為“母親節”,據悉,此報道不實。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專家學者們認為,中華民族有重視人倫親情的優秀傳統,他們呼籲儘快確立自己的“中華母親節”,而不能把美國母親節視作世界的母親節,以防過節習俗被“西化”。(5月13日新華網)

  這邊母親節過得轟轟烈烈,那邊專家們卻憂心忡忡,眼看著西方節日來勢洶洶,國人又樂於接受,為了中華文化的“顏面”,怎麼也得振臂一呼:設立中華母親節吧!專家很勞神,但網友們卻並不領情,“閒著沒事幹”式的冷嘲熱諷不絕於耳。仔細想想,專家們的擔憂是有點多餘了,思想是有點狹隘了,設中國版母親節的提議也無甚可行性。

  就事論事,推崇母親節與西方文化侵襲真沒多大關係。母愛無國界,無論膚色,無論人種,無論語系,無論民族,人們對母親的感情同樣濃烈深厚,人們對母親的敬愛同樣真摯熱忱。所以當母親節這個舶來品隨著改革開放進入中國後,國人逐漸接受了它,認同了它,這是一種基於感情共鳴而做出的舉動,與任何政治思維及民族意識都無關。應該看到,西方的節日有很多,但能在中國紮根成長的卻少之又少,那些什麼復活節、萬聖節、愚人節,也就是博個耳熟,遠未形成氣候。同樣的舶來節,差距卻這麼大,問題早已不言而喻。所以説,擔心節日被“西化”實屬杞人憂天,如同看到生日蛋糕熱賣就擔心中華食品沒銷路了一般,小題大做而已。

  換個角度來看,部分專家及國民對母親節加以抵制的背後,是一種狹隘的民族心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歷史上最強盛的大唐時期,在思想、文化、國力、疆土等方面幾乎都達到了鼎盛,這和大唐文化包容一切的氣度是分不開的。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也早已告訴世人,開放包容才是一個國家正確理性的心態。説起來,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與數千年持之以恒地吸收外來營養是密不可分的。現在,有一個大家普遍覺得不錯的舶來節日擺在面前,拿來為己所用又有什麼不好呢,為何非要抵制它扼殺它,另外重設一個?再説了,假如官方重設一個中國版本的母親節,人氣就一定會勝過公眾早已熟稔的西式母親節嗎,恐怕未必。

  中華母親節促進會會長李漢秋教授説,“我們應當維護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共同建設咱們自己的中華母親節。”實在可笑,僅僅一個無關痛癢的節日而已,卻擔心其影響“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太誇張了吧。推敲起來,這非但不是基於文化自信而説出的話,反而正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十幾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老大”的預測報道也時常見諸中外媒體。經濟騰飛了,國民心態也該隨之轉變,大度、寬容、自信都是必須的,至少別為了該不該把洋節日重新拷貝一遍而傷腦筋。

  (來源:紅網)

熱詞:

  • 母親節
  • 中國GDP
  • 中國版
  • 顏面
  • 政治思維
  • 中華歷史
  • 民族心態
  • 文化自覺
  • 促進會會長
  •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