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天使”也需要關愛──劉華平講述“白衣天使”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3日 09: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5月12日專電(記者孫鐵翔、高瓔瓔)“光搖曳著飄過來了……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兒,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墻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是100多年前,英國傷病員對一位女護士發自內心的讚美。

  這位女護士的名字,叫南丁格爾。後來,她為全世界護士戴上了“白衣天使”的神聖光環。

  今天,是第100個國際護士節,中華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劉華平向記者講述了“白衣天使”光環背後的酸甜苦辣。

  一個辛苦的職業

  一襲白衣,一頂燕尾帽,護士這個詞總是與聖潔、愛心和奉獻聯絡在一起。然而,在這個神聖稱號的背後,更多的是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

  劉華平説,近年來,群眾的醫療需求急劇增長,護士即使加班加點幹,還是難以滿足群眾的醫療需求。

  “醫生做完手術或診斷結束就可以休息,而有的護士一天工作下來,幾乎沒有什麼空閒休息時間。例如,對於一個一級護理的病人,基層護士大多要每隔1小時巡視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療情況,又幫助飲食起居。隨著優質護理病房的設立,護士對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又無家人陪護的病人,提供擦洗身體、洗頭、剪指甲等人性化服務。”劉華平介紹説。

  據中國醫院協會和中國醫院協會護理管理專業委員會5月5日公佈的一項全國護理工作問卷調查結果表明,6076份有效問卷中,43.2%的受訪護士每週上2至3個夜班,7%每週上4個以上夜班。

  一個“委屈”的群體

  作為患者和公眾,多是看到護士忙忙碌碌,卻很少知道她們的委屈、煩惱:病人和家屬的不理解甚至斥責打罵;社會上一些人的冷嘲熱諷;工作辛苦,很難照顧到家人……

  “目前醫療技術有局限性,但患者及家屬期望值過高,這使得一些對醫療效果不滿意的患者,將怨氣轉移到護士身上。”劉華平説,由於有這些委屈,加上醫患關係的緊張,社會給予的認可度又不夠高,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做護士。

  據全國護理工作問卷調查顯示,60.2%的受訪者認為護士人格得到或基本得到尊重,26.5%的受訪者認為護士人格基本沒有或沒有得到尊重。

  一個需認可的行業

  劉華平告訴記者,目前,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醫院也越來越倡導專科化、人性化服務,但護士工作卻沒有得到社會的相應認同。

  “多數人都覺得來醫院看病,醫生是主要的,護士是次要的。其實,護士和病人的接觸更為密切,所以她們能更加及時地了解病人的病情,為醫生擬定、實施治療方案提供有效參考。”劉華平説,一個良好的護理團隊,對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

  “這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即使‘天使’也需要關愛。”劉華平呼籲,全社會對“白衣天使”給予更多的了解、支持。(完)

熱詞:

  • 白衣天使
  • 劉華平
  • 委屈
  • 醫生
  • 患者
  • 講述
  • 病情
  • 護理工作
  • 醫療需求
  • 中華護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