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浙江瑞安後河村農民鄭錦綢——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2日 15: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家是當地的種糧大戶。父親1989年從60畝起步,到1992年就種到420畝地了。父親種糧時我才16歲,平時也幫他記記賬。那時候,每年播種時我們的賬算起來都能贏利的,可是一年幹下來又總是虧損。我分析後發現,關鍵虧的是人工。幹活的人多了我們的管理又跟不上,所以年年虧。

  我跟父親説,一定要利用機械化。2002年,我帶著100萬元回到老家,決定跟父親一起種田。我們當年就買了耕田機和收割機。後來每年又用70%的利潤添置農機設備。自從用上機械化,種田每年至少賺10萬元。

  當然,機械化花錢確實大,有的農機一台就得20多萬元。我一個人用發揮不了最大效益,所以2005年,我跟同村另外7戶聯合,組建了恒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到今年,社員已經有80多戶了,早稻面積1300畝。合夥以後,什麼設備好我們就買什麼。大家互拉業務,成本回收很快,收入年年都能增加10%。現在,我們已經實現機播、機種、機收全程機械化了。

  今年初,我們又買了一台插秧機,7寸行距,每畝地入田苗數1.9萬穴,這跟以前9寸行距,每畝入苗1.7萬穴的插秧效果比,糧食産量能提高15%左右。另外,我們還從荷蘭引進了智慧化玻璃育秧溫室,在瑞安市我們是第一家,今年3月底已經啟用了。總共投資不到80萬元,溫州和瑞安兩市兩級財政給的補貼超過50萬元,我們用不了3年就能收回成本。

  如今種糧我沒有後顧之憂。國家惠農政策這麼好,我們用良種、購機、提高畝産都有補貼,糧田全部上保險,還有政府的訂單獎勵。這幾年糧價年年漲,我的日子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本報記者張玫整理)

熱詞:

  • 機械化
  • 農機專業
  • 耕田機
  • 惠農政策
  • 後河
  • 種田
  • 父親
  • 行距
  • 糧食産量
  • 收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