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牧民定居後孩子最受益 全國網媒記者走進下哈拉瑪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四川新聞網阿壩5月10日訊(記者 代朗)5月10日,全國網絡媒體記者赴四川地震災區看發展採訪報道活動一行來到紅原下哈拉瑪村。實施定居計劃後,當地小孩九年制教育入學率從原來的不到百分之四十提高到如今接近百分之百。

  當記者來到安曲鄉下哈拉瑪村時,碰上了村民甲洛,説起現在的新生活,甲洛滿臉都是笑容,甲洛一家以前住在牧場,幾根木桿把牛毛織的帳篷撐起來就是一個家,因為要放牧,家裏每年都要搬幾次家,住在牛毛帳篷裏夏天怕下雨,冬天又怕下雪,不但光線不好,濕氣也很重,長期如此,全家人都得了不同程度的風濕病。2010年,甲洛一家搬進了定居房,住在寬敞明亮的新房裏,全家再也不用擔心日曬雨淋了。

  據悉,實施牧民定居行動計劃以來,紅原縣下哈拉瑪村堅持“統一規劃、整體打造”和“三打破、三提高”的總體要求,科學選址,整村搬遷,實現了家家有定居房。如何讓定居下來的牧民群眾安居樂業,使定居點成為牧民群眾“留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安樂窩”成為了下哈拉瑪村幹部最棘手的問題。為此,下哈拉瑪村“兩委”因地制宜、對症下藥,積極探索牧區社會管理模式,牧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以前大家都在牧業點上,到村裏辦點事很不方便,有時候好不容易來一趟,卻又找不到村幹部。現在好了,到村裏找幹部,隨時都有人在。”筆者剛一進下哈拉瑪村口,村民們就如是對筆者説。為了方便群眾,下哈拉瑪村“兩委”堅持把建立服務型班子作為社會管理體系建設的首要目標,努力延伸工作觸角,把服務群眾貫穿工作始終。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規,制定了“大三職”村幹部定期坐班為民辦事制度,把“有人理事、照章辦事”緊密聯絡起來,做到隨時找得到人、辦得成事。同時,要求“小三職”幹部每月深入牧業點2次以上,每次走訪5戶以上群眾,積極與群眾交心談心,每月收集1條以上的意見建議,並報告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經集體研究後妥善解決。對群眾十分關心的農村低保、退牧還草等情況,堅持做到“亮”家底,把公開、公平、公正作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底線,讓群眾互評互比,確保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在“玻璃屋”中操作,在“陽光下”運行,實現了讓上級黨委、政府放心,讓社會群眾滿意的目標。

熱詞:

  • 哈拉瑪村
  • 牧民定居
  • 網媒
  • 兩委
  • 安樂窩
  • 玻璃屋
  • 村幹部
  • 孩子
  • 農村低保
  • 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