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唐初著名書法家褚遂良題寫匾額 現存湘潭市博物館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12: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沙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石額“大唐興寺”的筆跡符合褚遂良書法的特點。朱炎皇攝

  記者朱炎皇

  最近,一組湘潭老照片在網友之間熱傳,為首的一張就是“大唐興寺”石額(懸于寺廟門樓的匾額)。而今唐興寺早已不在了,記者了解到這塊由唐朝名臣、書法家褚遂良題寫的石額還在,它保存在湘潭市博物館。記者昨日趕到該博物館,並走訪有關專家,揭開了一段大唐興寺、漢白玉石額與湘潭城之間鮮為人知的歷史。

  先有石頭寺,後有湘潭城

  東漢時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傳入湘潭時則到了晉代。湘潭最早的佛寺是石頭寺,它建在窯灣的石嘴垴上。湘潭地方史專家周磊告訴記者,石頭寺就是唐興寺的前身。

  據周磊考證,石頭寺的出現不遲于東晉鹹通九年(334年),距今大約1678年。因為劉禹錫曾在紀念唐興寺高僧智儼大師的碑文中提及“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而陶侃駐防湘潭石頭寺為東晉鹹通九年。周磊説,湘潭城大約建於唐末五代初,可以説是“先有石頭寺,後有湘潭城”。

  記者昨日在湘潭市博物館見到了這塊石額,石額為漢白玉材質,長2.35米,寬0.8米,厚0.11米。“大唐興寺”四個大字(陰文)遒勁有力,豐腴大氣。

  題寫“大唐興寺”的正是唐朝名臣褚遂良。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善書法,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唐太宗時,由魏徵推薦,他歷任諫議大夫、東宮僚屬、顧命大臣、河南郡公,令與長孫無忌左右輔政。

  唐朝永徽年間,褚遂良因反對唐高宗李治下詔廢皇后,立武則天為後,被貶到湘潭。湘潭市文物管理處副主任盛兆華介紹,來到湘潭後,心情鬱悶的褚遂良來到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松柏青翠,更加憂國憂民,悲憤交集。他認為,武則天有野心,唐王朝危機四伏,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寄意大唐振興。

  後來,“大唐興寺”四字由寺廟請來的工匠刻成漢白玉石碑,嵌在寺廟的門樓上。“大唐興寺”名流傳至今。

  殘破的門樓上拆下石額

  在湘潭市雨湖區窯灣街道的唐興寺社區,有一所唐興寺學校。每週一至週五,數百名小學生背著書包,走上一個梯形斜坡,進入學校讀書。這裡就是唐興寺的寺址,但現在除了“唐興寺”這個名稱,古寺已經完全不復存在了。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飛機轟炸湘潭城,當時的房子多為土木結構,窯灣十四總到十八總一帶燃起大火,大唐興寺也未能倖免。文革時,寺內的菩薩、香爐等物被當作“四舊”砸毀。在上世紀70年代,大唐興寺還保留了大雄寶殿和門樓。1980年代初,湘潭在唐興寺興建學校。建教師宿舍時缺少磚塊,於是拆除門樓取磚。大雄寶殿也被夷平,建成操場。

  今年75歲的譚國才頭髮花白,當時他是湘潭地區文物工作隊副隊長。譚國才和妻子曾將唐興寺的“大唐興寺”四字拓片寄給國家文物部門,“大唐興寺”因此被錄入《中華名匾》一書。

  聽説門樓要拆了,譚國才趕緊叫了10多個人趕過去。他們用鐵棍把漢白玉石額撬出來,係好麻繩,再順著梯子、木頭搭成的斜坡慢慢滑下來。譚國才回憶:“這塊石額怕有七八百斤重,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它弄下來,最後用拖拉機運回了文物工作隊。”

熱詞:

  • 褚遂良
  • 唐興寺
  • 大唐興寺
  • 匾額
  • 唐初
  • 石頭寺
  • 博物館
  • 著名書法家
  • 門樓
  •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