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西安晚報:油價“漲多跌少”豈能是“必然”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1日 0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針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漲多跌少”的質疑,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汽、柴油價格與國際市場趨勢總體上一致;根據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內油價必然是“漲多跌少”的。(5月10《西安晚報》)

  確實,上次漲價時國際油價漲幅超過10%,這次降價時國際油價降幅只有4%,所以國內油價上次每噸上調600元,這次下調330元,幅度顯得非常合理。可是,如果以最受公眾關注的紐約國際油價看,2月8日國內第一次上調成品油價時,國際油價是99美元每桶,彼時的國內成品油價是8580元每噸;如今,國際油價已經跌到了95美元每桶,可是下調後的國內成品油價卻是8850元每噸。如果將時間再拉長,這樣的價格倒挂還要更嚴重,2008年6月20日國內油價是6480元每噸,彼時的國際油價卻高達140美元每桶。

  這樣的價格倒挂,足以作為輿論質疑國內油價“漲多跌少”的依據。可是,發改委官員卻總愛引用2009年新一輪上漲行情以來的數據對比,以説明國際油價漲得更多。貓膩在於,2008年的國際油價大跌,我們根本沒有跟著急跌,而是在半路上就搭了個梯子,直接進入對面的上升通道。別人是從谷底到谷頂,我們是從半山腰到谷頂,兩者怎麼具有漲幅上的可比性?跟國際油價相比,國內成品油價是否“漲多跌少”,不同的比較方法會有不同的結論,然而這並不應該淪為一個數字遊戲,或者“大忽悠”的腦筋急轉彎。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油價調整機制,存在很多的人為控制因素,石油巨頭可以各種方式參與其中,消費者卻永遠都不在決策的現場,最後的結果究竟會有利於在場者還是不在場者,自是不言自明。就拿這次來説,之所以迅速下調,顯然有減小調價幅度的考慮。如果5月10日不及時調價,三地原油變化率仍舊會向負值移動,到本週末會達到-5%以下,如果屆時再調價,幅度將在每噸400~500元之間。

  在油價的上升通道中,國際油價連漲22天的可能性要遠大於連跌22天,因此上漲過程能夠及時跟上,下跌過程卻幾乎全被省略。這樣的“漲多跌少”也許可被稱為“必然”,可是顯然很不合理。一來,“連續22個工作日”的調價機制,對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反應嚴重滯後;二來,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跟蹤體系將最受國人關注的紐約油價反而排除在外;三來,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價格利好被完全忽略。所以,只要改變制度上的不合理之處,無論是次數上還是幅度上的“漲多跌少”,都遠未可稱“必然”。

  經濟常識告訴我們,價格總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因此沒有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會“必然”地“漲多跌少”;如果油價的確呈現出“漲多跌少”的格局,只能證明我們的調價機制本身是有問題的。從2005年6月25日的4400元每噸到2012年的5月10日的8850元每噸,我們的國內油價已經翻番,“必然”的“漲多跌少”,畫出了漂亮的上升曲線;可是,同時段的國際油價卻在40美元到140美元之間上下波動了整整一個來回──試問,“漲多跌少”究竟是國際油價的必然,還是我們特殊的“必然”?

熱詞:

  • 漲多跌少
  • 西安晚報
  • 油價調整
  • 必然
  • 油價漲
  • 國內油價
  • 成品油定價
  • 2008年
  • 紐約油價
  • 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