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悲壯不減文化味大打折扣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0日 0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劉莎莎)即將於5月10日登陸內地大銀幕的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昨日在深圳UA影城舉行了媒體看片會。這部由台灣導演魏德聖歷時12年艱難籌拍的史詩大片曾于2011年9月入圍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2011年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其在台灣上映時,更一舉創下8億新台幣的戰績,刷新台灣電影票房紀錄。

  不過,昨日放映的《賽德克巴萊》卻非電影完整原版,而是特別裁剪的“國際版”。影片從原先的上下兩部合計4個半小時濃縮為一部,時間也縮短到2個半小時。導演魏德聖透露,這樣做是為了“方便影院排片”和“節約觀眾時間”。據了解,《賽德克巴萊》在香港上映時,就因時間過長遭遇挫敗,因此進軍內地市場,魏德聖也不得不根據實際情況,順應主流觀影市場需求。

  “賽德克巴萊”是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詞語,意為“真正的人”。電影根據台灣歷史上著名的“霧社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1930年台灣在日本的統治之下,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帶領眾人抗擊日本侵略的故事。

  從昨日的觀影來看,雖然比原版少了將近兩個多小時,但影片故事還是較為完整,尤其是賽德克族人英勇、生猛的一面基本完整地展現了出來。影片後半段,為了減少部族戰士的後顧之憂,族群裏的女人們上吊自殺的情節讓很多觀眾感到“心情無比壓抑”,自殺前女人們與自己的孩子最後道別的一幕同樣令人動容。

  不過,看過4個半小時版本的張小姐表示,刪減雖然看起來讓劇情更加緊湊,卻也減少了電影中的許多文化含量。

  “原版電影裏的前半段幾乎都在展現賽德克一族的生活,比如賽德克族的狩獵習慣,與敵人爭鬥時的作戰方式,成年男子勇士割掉敵人頭顱以換取祖靈文身的傳統,還有女子文面的方式,平日生活的各種細節等,雖然看起來讓電影節奏緩慢了很多,但也讓人深入地了解到這個生活在台灣山地的少數民族的風俗。而在內地上映的版本之中,故事的主線基本集中在日本侵略者來到之後對原住民的欺壓,以及台灣少數民族的隱忍和爆發,雖然最終的戰鬥場面同樣顯得異常壯烈,但對於彩虹橋、祖靈信仰等的描述,卻因為之前的生活場景刪節過多,而顯得有些單薄。”

  媒體人楊先生在看片結束後表示,因為環境差異,內地人對“霧社事件”的感知肯定和台灣人不一樣:“即便覺得片子不錯,也難有台灣人那樣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複製此片在台灣的票房奇跡可能會有困難。”

熱詞:

  • 賽德克巴萊
  • UA
  • 克族
  • 影片
  • 國際版
  • 真正的人
  • 上映
  • 文化含量
  • 霧社
  • 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