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通訊:探訪大陸北方唯一的台灣少數民族文物展廳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2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題:探訪大陸北方唯一的台灣少數民族文物展廳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由台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賽德克 巴萊》10日將在大陸上映,影片講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台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反抗日據當局殘暴而發動“霧社事件”的故事。

  本片介紹的僅是台灣少數民族的一小部分族群,而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內的台灣少數民族文物展廳,遊客可以通過欣賞清末民國初期,除賽德克部落外台灣其他多個少數民族部落使用過的文物,了解其當時的生活情況。9日,中新社記者探訪了這一展廳。

  據博物館陳列室主任馬曉華介紹,這是大陸北方唯一一個陳列有台灣少數民族文物的展廳。

  展廳門口有一張彩色的台灣少數民族分佈圖,用繁體字介紹了阿美人、泰雅人和排灣人等概況。200平方米的展廳,陳列著木雕工藝品、陶制、藤制生活用品和麻質服飾等文物。

  據中央民族大學2011級學生、阿美人馬耀 有喜格介紹,展廳有些文物是少數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歷史風貌。

  文物説明顯示,清末民國初期,木雕工藝品流行于台灣各部落之間,如攜子馘首像、木雕武士立像、蹲坐人像等。這些木雕主要呈黑色或黑褐色,多為人像木雕。據介紹,排灣人曾盛行祖先崇拜,祖像雕刻很多,尤其是立柱雕飾,基本都是以祖像為主題,工藝精緻,造型多為左右對稱的正面祖先像。

  除木雕物品外,展廳還陳列了少數民族使用過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木梳、人面煙斗、葫蘆器皿、藤籃、藤包、魚簍、竹桶、木杵、舂臼、陶碗等。遊客參觀文物時,結合墻壁上的生活場景圖像,仿佛可以看到近百年前少數民族在捕魚、狩獵、舂米。

  無論是木雕還是陶制物品,其上常有蛇形雕紋,如蛇紋馘首圖騰板、百步蛇神板、蛇紋獵首壺、雕蛇陶瓶以及正面雕蛇和馘受圖案的占卜道具箱。

  據了解,在台灣的少數民族各種圖騰信仰中,百步蛇崇拜十分常見。現代台灣南部的部落中,墻壁、門窗、桌椅、服飾、手杖等生活用品隨處可見蛇的圖案。

  上述文物多數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入館,展廳內泰雅人的彩袖麻布長衣、阿美人的鈕扣衣、鄒人的紅色棉布男服等少數民族服飾,則為上世紀90年代台灣少數民族同胞捐贈。

  其中有件泰雅人的貝衣做工特別精緻。據展廳志願講解員文雅茹介紹,貝衣也稱“貝珠衣”,其以兩幅麻布製作的無領、無袖長衣為底,上縫綴串串貝珠。貝衣的説明牌上,還介紹其製作過程:先將硨磲(一種大型海産雙殼貝)切成顆粒狀,然後磨成珠再顆顆串綴成串,縫飾在麻布衣服的襟邊、袖口、背部乃至全身。每件衣服需用貝珠幾萬顆甚至十幾萬顆之多。

  據悉,貝衣曾經是地位、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只有頭目、族長或獵頭較多的勇士才能穿著,其還曾被作為聘禮和貨幣使用。

  目前展廳內陳列的文物數量有100多件,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國初期的物品。據介紹,博物館共有400多件台灣少數民族文物,展廳面積有限尚未全部展出。

  馬曉華表示,隨著研究的深入,將來條件允許的話,學校將繼續擴大博物館的規模,增加文物的陳列數量。(完)

熱詞:

  • 文物
  • 泰雅人
  • 排灣人
  • 少數民族服飾
  • 台灣導演
  • 展廳面積
  • 少數民族文化
  • 清末民國初期
  • 貝珠衣
  • 阿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