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裏山外産業互動促脫貧 興賓區貧困村産業"出山"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 坤 通訊員 莫益路

  4月中下旬,通往自治區級貧困村──來賓市興賓區七洞鄉橋勒村的路上,不時見有農民種植在地裏的生薑破土長出新芽,翻山越嶺進到橋勒村後,只見大塊小塊的地上全部長著剛出土不久的姜苗。

  “在山外姜農的輻射帶動下,你們村現在種植有多少畝生薑?”

  “錯了!”村黨支書韋英同糾正説,“是我們山裏帶動山外的農民種植生薑。”

  原來,由於橋勒村當地氣候、土地適合種植生薑,今年3月以來該村300余戶種植生薑1000多畝。村裏還成立了生薑種植合作社,與山外廠家建立“訂單”銷售關係。見銷售有門路,山外周邊的七洞、板寨、波六等村屯的群眾也跟著種植生薑。

  韋英同指著不遠處山上大片的經濟林説,前幾年山外的經濟能人還到山裏承包1000多畝荒山種樹,潛在經濟效益正在向山外輻射,如今山外小塊的荒山也種上了經濟林。

  “現在,山裏山外産業互動,山區貧困村扶貧大有希望。”隨行的興賓區扶貧辦幹部黃逸初介紹説,該區平陽鎮弄橋村屬於自治區級貧困村,近年來村民每年堅持種桑養蠶,由於經濟效益好,引得山外周邊的弄洛、大龍等村屯群眾紛紛進山取經發展桑蠶産業,帶動周邊一帶發展桑樹種植400多畝,把桑蠶産業做大做強。

  近日,記者走訪興賓區多個貧困山區,發現石山多、路難行、土地少、水缺乏、農民科技程度低等“瓶頸”正在得到改觀。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的扶貧攻堅,該區扶貧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人畜飲水也得到了保障。黃逸初説,在黨委、政府一系列産業政策和科技政策的扶持下,當地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産業,甘蔗、桑蠶、生薑、經濟林等産業紛紛從山外走進山內,取代低産的玉米、黃豆、花生和對生態破壞嚴重的山羊養殖業。

  來自該區扶貧辦的統計數字顯示:目前該區32個自治區級貧困村中,甘蔗面積4萬畝、桑樹種植1000多畝、竹子300多畝,山外經濟能人承包貧困村的荒山從山裏到山外連片種植經濟林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林下經濟正在綻放活力。

  “我們將進一步促進山外能人開發山內産業!”興賓區扶貧辦主任謝華東告訴記者,今年新一輪扶貧攻堅將32個自治區級貧困村分兩批實行整村開發,通過中央、自治區、市、區(縣)級和企業、社會幫扶等形式籌集資金,力爭每個村安排300萬元,在産業、基礎設施、科技培訓、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扶持。爭取兩年後,實現人均增收2500元的目標。

熱詞:

  • 貧困村
  • 興賓區
  • 生薑
  • 山內
  • 産業互動
  • 經濟林
  • 自治區級
  • 桑蠶
  • 訂單
  •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