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古色遺産鋪就金色大道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黎城布老虎、長子響銅器、襄子老粗布……在上黨大地,有眾多積澱了數千年的手工技藝,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生存、發展、創新,成為擺在它們面前的難題。然而,在市場衝擊下,這些民間技藝和手藝所迸發出的盎然生機卻讓人頗感意外,它們正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傳統走向現代,不僅帶來數千萬元的産值,還帶動了上萬人就業。

  黎城縣北桂花村農民趙麗英,每天忙完家務就是和家人一起縫製黎侯虎。在過去的北桂花村,農閒打牌是婦女們雷打不動的 “副業”,隨著“黎侯虎”産業的勃興,她們開始靠縫布老虎的手藝賺錢吃飯。“飛針走線,拼布為虎”這項傳承了兩千多年,婦女人人手到擒來的“滿月虎”,如今成為黎城婦女創收致富的門徑。趙麗英差不多每天能縫製一個黎侯虎,一個月能賺千余元。

  像趙麗英這樣的農戶,所需要的原料和式樣都由經銷公司負責提供,而村裏人縫製好的所有産品都有專門的經銷公司計件回收,再經過定型、包裝後銷往世界各地。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公司──農戶──客戶,組成了一條成熟的産業鏈。在黎城縣,像這樣的企業已發展到8家,2011年“黎侯虎”實現産值5000多萬元,帶動周邊5000多農民致富。

  千錘打鑼,一錘定音。在長子縣的西南呈村,上千人靠著這樣的技藝,把老祖宗自唐貞觀元年的鑼聲回繞到現在,成了中國最大的響銅樂器生産基地,榮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正是2004年政府主導的家庭作坊變身股份公司的大整合,讓他們把産品送入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送進國家大劇院。這千錘百煉的響銅樂器,如今佔領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遠銷國外,年産值1800多萬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不僅黎侯虎和響銅樂器,襄子老粗布,甚至包括上黨梆子、潞安大鼓等在內的傳統文化産品,都在以市場運作和項目建設的“另存”方式,以産業集群的形態重獲新生。2011年的統計數字表明,長治市文化産業實現增加值29.8億元,擁有1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有文化生産經營單位3000多家,包括7個年産值超千萬元的企業。

  不久前,長治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決定》,包括歷史民俗文化産業帶在內的“一谷四帶”,寫入了長治文化産業的發展格局,上黨堆錦、長子銅樂器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産品將迎來更暖的春天。(記者 李家鳴)

熱詞:

  • 響銅樂器
  • 黎侯虎
  • 古色
  • 老粗布
  • 副業
  • 桂花村
  • 布老虎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農戶
  • 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