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海參膠囊受累銷量大減 淡幹海參成為“香餑餑”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問題膠囊”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各地都掀起了針對“問題膠囊”事件的專項整治活動。截至4月22日,各地警方對相關案件共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産線80條,查扣用工業明膠生産的膠囊7700余萬粒。受此影響,作為保健品深加工系列的海參膠囊、口服液等合成品也開始受到市場拷問,銷量大幅下降,而與之相反,傳統形態的淡幹海參、凍幹海參等再度受到消費者垂青。

  消費者對海參膠囊反映冷淡

  “我一直就認為吃實實在在的海參要比什麼海參膠囊、營養品、口服液等等之類的合成品要好的多,海參你放在我面前就是個海參,海參膠囊呢,裏面海參的成分到底有多少,真是要打個問號的,”汪老先生對於選擇何種補品養生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現在鬧得沸沸颺颺的膠囊事件,連救人命的藥品膠囊都這麼不保險,還指望保健品膠囊讓我們放心嗎?所以我現在買海參就買幹的,即食的也很少考慮,幹海參自己發泡,更乾淨更衛生。”

  此次毒膠囊風波以後,有著汪老先生一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對於個中原因,有的市民表示應歸咎於企業無道德,有的市民表示根源在於政府監管不到位,記者了解到,我國食品藥品監管人員共計8萬人左右,卻監管著全國近5000家藥品生産企業、40萬家藥品流通企業、17000家醫療器械企業、3400多家化粧品企業、2000多家保健食品生産企業,以及230萬家餐飲企業。如此龐大的企業數量,與8萬名監管人員形成鮮明對照,即便是抽檢,恐怕也做不到監管的全覆蓋,作為大眾藥品行業尚且如此,小眾保健品市場就可想而知了,集聲、光、電、新材料等高技術于一身的醫療器械産品大踏步走進醫療機構,用於患者的各種檢查檢驗,但我們的監管技術力量和法律法規卻還停留在注射器與小棉簽的時代。

  “既然監管政策跟不上技術的步伐,那我們何必還會消費高科技産品,藥品沒辦法選,保健品還是有辦法的,除了海參膠囊等等,還有淡幹海參、凍幹海參可選,吃藥品是‘治’,吃保健品是‘防’,所以我現在寧願多花點錢給老人買些補品吃吃,當然現在膠囊什麼的是不敢買了。”劉女士同汪老先生的想法如出一轍。

  專賣店中乾海參受追捧

  消費者心態如是,那麼海參專賣店中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海參膠囊和口服液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大,最近一段時間幾乎無人問津,”記者採訪了市區幾家海參專賣店,其中在宮品海參直營店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買海參膠囊的人都是圖個方便,説買幹的海參回去發泡太麻煩,現在被毒膠囊事件這麼一鬧,都也不嫌麻煩了,很多店裏以前的老客戶都開始要求我們教他們怎麼發泡幹海參。”

  但是儘管毒膠囊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不過專家表示此次鉻超標膠囊涉案企業只是行業中的一小部分,亂象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區,涉案企業只是行業中的一小部分,90%以上的膠囊産品質量是有保證的,儘管如此,要重塑膠囊産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安全”地位恐還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毒膠囊”等藥害事件的發生並非偶然,其中既有企業的責任,也有市場機制不健全、相關制度不完備的問題,還有監管乏力的弊端。問題産生的原因是綜合性的,解決問題也應當多方治理,否則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還有可能重蹈覆轍。

熱詞:

  • 海參
  • 香餑餑
  • 工業明膠
  • 問題膠囊
  • 安全
  • 合成品
  • 涉案企業
  • 銷量
  • 凍幹
  • 小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