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網絡文學及其它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傅書華

  魯迅文學院第五期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4月13日開班,4月27日結束。期間,該班曾赴山東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網絡文學是近些年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文學形式,且日益呈現迅猛發展的趨勢。去年熱播的電視劇《步步驚心》《甄嬛傳》《失戀33天》均來自對網絡小説的改編。魯迅文學院開辦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無疑説明著主流文學對網絡文學的重視與規訓。

  這種重視與規訓有兩個方面頗值得關注。一方面,如同任何新興事物一樣,網絡文學興盛之初,確實存在著許多需要給以批判與改進的地方。譬如,繼趙麗華的“梨花體”之後,日前,有人在微博上曬出詩人烏青(鄭功宇)的三首詩作,即刻被轉載逾萬次,造成轟動,被稱為“烏青體”。著名詩評家陳仲義批評其為“娛樂時代的廢話寫作”。新當選的詩歌學會會長雷抒雁針對網絡詩歌現狀也直言説:網絡詩歌惡搞只能當遊戲看,不能當詩看。他並且認為:真正的網絡詩還沒有出現。著名作家李佩甫也認為:上網寫字不能叫作創作,只能導致庸俗化氾濫。應該説,這些批評意見都是十分中肯的,有助於網絡文學在發展中健全自身。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應該如何有針對性地引導網絡文學,目前尚缺乏經驗,你只要看看這次魯迅文學院的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仍然採用了傳統的社會實踐方式,即可了然。

  4月30日,年僅60歲的王山因病去世,是上周的一個話題。王山的代表作是頑主小説《天傷》《天祭》《天爵》,這三部小説後以《血色青春》之名二次出版,近期則以《北京教父》之名第三次出版,隨即在各書店暢銷。我還記得,多年前,王山曾用一個外國化名出版了《第三隻眼睛看中國》引起過文壇的轟動。近年,王山則用“四橫豎”的網名,在網上活躍一時。作為曾經在青春期親身經歷“文革”之人,王山的小説,用評論家解璽璋的話説:寫文革初期北京老紅衛兵和北京衚同市民子弟的衝突,最為逼真。後代人寫前代人事,不乏成功之例。但王山的去世,畢竟在向我們敲響警鐘:王山這代人,係著紅領巾成長于“十七年”,後用“文革”對自己的“十七年歲月”給以否定,再用“新時期”否定了自己的“文革歲月”而後又在市場經濟風雲中飽嘗酸甜苦辣,這樣的有著豐富歷史意蘊的一代人,正在漸次離去。如果因為他們的離去,而失去他們對歷史的親身記憶,那將是一件令人永久遺憾之事。

  與以上所述有著深層關聯的,有兩本近期翻譯過來的外國作品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一部是伊麗莎白豪斯所寫的《加繆,一個浪漫傳奇》一部是今年年初獲日本芥川獎的元城塔的《滑稽師之蝶》。前者是與存在主義作家薩特齊名的于1960年去世的法國作家加繆的傳記,後者則是因為寫法獨特而為眾多學者評價歧異甚多的作品。

  上周還有一事不能不記:中國現代文學館發表了《2011年中國文學發展狀況》對2011年的中國文學發展狀況作了比較全面的概述。

熱詞:

  • 網絡文學
  • 王山
  • 文革
  • 歷史意蘊
  • 十七年
  • 魯迅文學院
  • 步步驚心
  • 甄嬛傳
  • 天爵
  • 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