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古稀老人傾所有養5"流浪兒" 親生兒女無房無嫁粧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9日 0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夏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樂觀的于長波老人與龍龍相依為命。

  編者按:近日,寧夏日報走基層報道組深入石嘴山市惠農區社區採訪時,發現了這樣一些城市貧困人群:命運給了他們不同的人生故事,無論是怎樣的悲歡離合,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用無私的給予、相濡以沫書寫的人間大愛。從今日起,寧夏日報將在走基層欄目裏陸續刊發他們的故事。讓我們走進這些普通人物的內心世界,讓心靈得到凈化和滋養的同時,真誠地關心、幫助他們,讓溫暖和愛在塞上山川傳遞。

  擺放著破幾舊衣的貧寒小屋裏,竟放著一張多功能按摩床,這是5月7日在石嘴山市惠農區72歲的退休工人于長波家裏,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情景。3年前老伴累垮身子被大女兒接走後,拉扯撿來的9歲孩子龍龍的擔子就落在了他身上。做飯、洗衣、輔導作業,老人還給患輕度小腦萎縮的龍龍推拿按摩。30多年來,于長波和妻子先後收養了5個走失、被棄嬰童,使走失的骨肉團聚,健康的養大後送給了好人家,患病的龍龍則在老人的呵護下一天天長大。

  于長波1959年從河南逃荒到寧夏,當了原石嘴山市公路段養路工,與老鄉高金濤結婚生下兩兒三女。當時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兩弟,十幾口人僅靠于長波每月42元工資糊口。1981年春天,一個4歲女孩在荒郊啼哭,被于長波領回家。他走到哪兒打問到哪兒,半年後幫其找到了親生父母。之後撿回家的“老二”也在於長波的尋覓下回到親生父母身邊。1994年,一對躲避計劃生育的夫妻生下女嬰後拒絕喂奶,于長波夫婦又把奄奄一息的“老三”抱回家。兩口子“菩薩心”的消息不脛而走,家中又增添了被特意扔在於長波回家必經之路上的“老四”和被遺棄在墳地的“老五”龍龍。

  為了孩子們,僅有900元退休金的于長波夫婦倆吃白飯就鹹菜,穿親戚的舊衣,既開荒種地,又擺攤賣水果。高金濤十指變形仍在農場打工,捨不得花錢上醫院,久拖而致半身不遂。從牙縫裏摳出來的血汗錢花給誰,令夫婦倆時常得在“親生骨肉”與“苦命孩子”間取捨。于家小女上初中時,買不起1角8分錢的公交車票。5個親生孩子結婚,女兒沒有嫁粧,兒子僅有區區千元。而龍龍2歲發病時就被老兩口背著四處求醫,入幼兒園,上小學。去年,于長波又咬牙買回一張4200元的二手按摩床。小兒媳生下孩子本想請公婆帶,自己好出去打工補貼家用,誰料“老四”被撿回來,不慎又被燙傷。老兩口買奶粉,上醫院,根本顧不上親孫子。僅給“老四”和龍龍治病,就把起早貪黑賣水果的5萬多元花了個精光。

  “自己的親骨肉咋能不疼哩?一切都很緊巴,你説給誰哩,不給誰?親兒女親孫子好歹有爹媽,幾個可憐娃見過父母啥樣?”問起對家人有無愧疚,一直樂呵呵的于長波沉默半晌,含淚解釋。

  于長波的孩子對父母個個孝順,送出去的“老三”“老四”時常由養父母帶著看望老人。兒孫繞膝,歡聲縈梁,是于長波夫婦最開心的時候。

熱詞:

  • 于長波
  • 老四
  • 流浪兒
  • 老三
  • 老二
  • 菩薩心
  • 1959年
  • 惠農
  • 嫁粧
  • 推拿按摩